关于企业分部财务报告务管理毕业论文(5)
2016-06-08 01:03
导读:1997年12月17日,证监会发布了《公然发行股票公司信息表露的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其第五条“报表附注指引”(试行)首次要
1997年12月17日,证监会发布了《公然发行股票公司信息表露的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其第五条“报表附注指引”(试行)首次要求上市公司在所表露的年报附注中应表露分行业资料。财政部1998年1月27日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也要求股份公司以会计报表附表的形式表露分部财务状况,笔者以为至少存在以下:
1、证监会在《年度报告的与格式》中,只要求表露分行业信息,列示公司不同行业的营业收进、营业本钱和营业毛利等三个指票,而不表露地区分部信息。这会导致那些行业特征不明显、而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的公司不表露分部信息,信息表露缺乏完整性,削弱了分部报告的信息量。有人以为我国的上市公司很少是跨国团体公司,地区分布所形成的、等差异性不明显,没有必要按地区提供分部信息。但是,地区分部有“生产地”和“销售地”两种表述形式。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的生产地固然在国内,但销售地在国外。产品销售地所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
政治和外汇治理制等情况都直接到公司的业绩。如在上海上市的浙江自然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中期每股收益较上期同期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该公司主要产品羽绒、羽绒制品95%以上外销,产品销售市场主要分三块,即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及,美国、加拿大,以及东欧各国。由于1997年厄尔尼诺天气现象,北美出现科热,以及东南亚经济危机制影响,使公司1998年上半年效益严重滑坡,股票价格也随之下跌。假如该公司能够按销售地表露地区分部信息,投资者完全可以根占有关报道,对公司的业绩进行比较正确的猜测,调整投资结构,规避投资风险。因此,地区分部信息对我国投资人而言也是必要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行业分类多种多样,缺乏相对同一的行业分类标准。行业的合并与分列,应以其所具有的风险和报酬为依据,而上市公司编报者所列示的行业显示了明显的随意性。
3、可报告分部的确定标准过于简单,只要求“公司的经营涉及到不同行业的业务“若行业收进占主营业务收进10%(含10%)以上的,则应按行业种别表露有关数据”,不利于编报者筛选可报告分部,有时甚至会遗漏重大信息,例如巨额亏损的部分和占有公司大量资产的分部,就由于不符合测试标准,而不需对外单独表露。按国际惯例,可报告分部的确定,要依次通过收进、利润(或亏损)和资产三个指票的重要性测试。
4、缺乏分部报告的具体操纵指南,对分部收进、分部本钱与用度、分部资产、分中收益等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确定标准,令编报者往往无从下手。
为此,笔者建议:
1、增中按地区表述的分部信息,地区分部信息可按生产地和销售地两种方式表述,可参照IAS14(1997)所建议的首要与次要信息表露模式。例如,公司销售地分布在具有不同风险和报酬的地区,可以选择以销售地表述的分部信息为主要模式,其他形式的分部信息为次要模式。也可选择“混合表述”模式,等量列示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制度》(1998)中采用了这种表述形式,证监会的要求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8)尚未做到同一。
2、设立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当然,再具体的分类,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公司行业分类的需要,还需要治理当局结合公司的治理和组织特点,行业分类标准,加之自己的判定来确定。为了避免治理当局操纵分部及可报告分部的确定,一方面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另一方面也可采用分部确定的“治理法”,将对内外报告结合起来,表露分部间的内部转移价格,揭示分部间的关联交易。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增加可报告分部的筛选指票。不应只考虑分部收进的判定指标,还应考虑分部收益和分部资产等判定指标。通过依次检验,避免遗漏重大信息。
4、财政部应尽快发布分部报告会计准则及具体操纵指南,包括分部的划分,可报告分部的确定,尤其是分中收进、资产、收益、用度等的确认与计量及表露等,指导编报职员进行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