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六代”电影中的保守倾向(1)(2)
2013-10-05 01:40
导读:以上冲击当下社会的原始冲动的直接表现,让人联想起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传统的现代主义试图以审美对生活的证明来代替宗教或道德,不仅
以上冲击当下社会的原始冲动的直接表现,让人联想起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传统的现代主义试图以审美对生活的证明来代替宗教或道德,不仅创造艺术;还要真正成为艺术——仅仅这一点即为人超越自我的努力提供了意义。但是回到艺术本身来看,就像尼采表露的那样,这种寻找自我根源的努力使现代主义的追求脱离了艺术,走向心理:即不是为了作品而是为了作者,放弃了客体而注重心态。”(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P98,[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六代”电影人在这条路上走多么远,在冲击当下社会的同时,他们试图重建,张元认为,“我们这一代不应该是垮掉的一代,这一代应该在寻找中站立起来,真正完善自己”。(注:《张元访谈录》郑向虹,转引自《雾中风景》,《雾中风景:初读第六代》银海网,戴锦华。)在后期作品中,他们试图以不同的姿态冲击同时也重建某些价值标准。与此同时,他们还希望重建影片的魅力,获取更多的观众。
分析张元的《回家过年》、贾樟柯的《小武》、娄烨的《苏州河》、王小帅的《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章明的《巫山云雨》、路学长的《非常夏日》等作品,我们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涉案题材上。
除了商业性考虑之外,罪犯应该是社会的边缘人物,主流电影通过这样的边缘人物的毁灭或归顺,重建当下的社会秩序。而“第六代”导演显然是想利用他们去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这样必然导致与主流电影截然相反的叙事修辞策略。
回归传统的修辞策略
好莱坞经典编剧法则之一,主人公是否值得人同情。假如有人像反感《哭泣的女人》那样反感导演的作品,那导演的一切努力在这个人身上就完全白费了,怎样建立值得人同情的人物呢?
中国大学排名
策略一 用传统美德修饰罪犯。
《巫山云雨》的麦强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在旅馆老板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强奸犯,他和女主人公陈青素不相识,居然听信同伴的玩笑,把她当作妓女和她发生了关系。这是影片中最强烈的动作,电影试图用这个动作去打破沉闷的小城气氛,让人们有所期待。而整体故事则是围绕这一动作究竟是否属于犯罪这一悬念而展开。这一动作本来可以成为一次对整个社会道德层面上对性的压制的挑战,但最终变成了一次浪漫的一见钟情。在一开始麦强就被塑造为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他拒绝了真正的妓女的诱惑,从窗口落荒而逃。普通观众一定会被他遵守传统道德的贞节行为而打动,从心理上认同这个人物。而影片始终没有展现他和陈青的
戏剧性的第一次,避免了去塑造麦强内心渴望性释放的过程,因为性本身整个社会都羞于谈起。
在《小武》中,如何让一个偷了那么多人,害得那么多家庭落入绝境的小偷让人产生同情心,以至于观众最后看到他被铐在路边时,不会拍手称快,反而为他扼腕叹息呢?首先,他是一个重义气的人,仁义礼智信,他不忘兄弟情。其次他是个浪漫的依然相信爱情的人。第三,他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总之,他是集传统美德为一身的人,同时也在社会上碰得头破血流的人。这样的人观众能不同情吗?观众能不对警察把他铐在路边展览示众这个行为产生强烈的反思吗?在影片中意识形态始终以冷漠的广播伴随着传统道德的楷模小武,毫无个性的警察的表现尽量让观众感情的天平向小武倾斜,这样的 叙事策略是非常明显的。
《过年回家》里的女主人公的罪犯也被描述为本质淳朴、只是一时义愤冲动的过失杀人,而被害者却是内心冷漠,良知泯灭的极端功利主义者。这就为以后主人公被家庭接受,被观众接受做好了铺垫。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在《苏州河》中,马达本来就不愿意参与绑架行动。
《扁担姑娘》里的高平对同乡扁担东子的关照。
走得最远的《十七岁的单车》里的城里人阿健在殴打阿桂时并不是主谋,而他自己也受到了其他学生的排挤。
共5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