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加入WTO后中国电视所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对策思考(5)

2013-10-06 01:12
导读:2.虽已加入了WTO,仍可在游戏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对西方强势文化中的不良倾向进行有效监控和抵制。如,今天不仅发展中国家对美国产的节目的进口作了
  2.虽已加入了WTO,仍可在游戏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对西方强势文化中的不良倾向进行有效监控和抵制。如,今天不仅发展中国家对美国产的节目的进口作了诸多限制,欧洲委员会也 设法对美国节目的进口限定配额,以保持本国影视文化的独立性,尽管收效甚微。而中国与 他们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中国可以凭着东方的传统,并以国家法律的名义对之作出更积极的 反击。再则,诚如许多国外专家所指出的,美国电视节目制作的文化含金量不一定都很高, 即存在着所谓“文化折扣”和泡沫文化。初来时,或许会产生第一次看“西洋镜”的轰动效 果,看多了,也就习惯了、乏味了。况且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与西方人的情趣毕竟存在着这 样那样的差异,所以,即使从纯商业利润的角度考虑,外国电视网络也会意识到中国民族文 化和地方文化的重要性。为了长期占有市场,它们甚至会反过来重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所喜 闻乐见的艺术和游戏形式。正如米勒所讲的,国际传媒公司已经懂得“全球政治经济的转变 要求公司转换脑筋和策划,将地方文化特色作为一个新构形考虑进去,堵上这个市场漏洞” 。(注: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中译本第123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因此,民族特色真正得以体现,民族文化真正为国内外人士所认同,也是消解、削弱 西方强势文化形成霸权话语的一个重要砝码。
  3.中国目前所拥有大大小小合法的电视台,虽已有数千之众,但许多小地方台的设备、功 能都较落后,从业人员的素质也相对较低,重复建设、浪费资金,我行我素的现象严重。除 重复央视、省市级电视台的节目外,自身不可能制作高水平、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为吸引当 地观众,只能大量播出港台录像、国外已过时的故事片(剧)。许多制作廉价、内容庸俗、摄 制低劣的电视剧,首先就是由它们传播开来的,客观上也搅乱了中国的电视文化市场。特别 是小范围内的闭路电视,你根本不知道它在播放什么,也无法控制。所以,我们在大城市中 加紧广播电视、影、视合一,影视与其他媒体的联合以形成集团力量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小 电视台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强化本国资源和“喉舌”功能。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4.尽快深化体制改革。要引进新的机制,强调产业意识、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彻底打破 “大锅饭”的现行机制,采用现代企业管理的办法来重建电视网,实行制播分离。在人事制 度、节目形式和栏目更新中,都需严格按照“优胜劣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基本原则 行事。强调创新,而不是克隆;重视人才,而不是“关系学”;让工资、待遇和业绩直接挂 钩,而不是领导说了算。而要真正做到这些,非改革现行的体制不可。
  5.摸索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统一的发展路子。走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路,这是海内外、 国内外人士一致的共识。问题在于如何使二者统一。民族化既不是简单地穿长衫马褂、旗袍 、脚登满族高跟鞋,编造清官轶闻,武侠漫天,也不是仅仅演绎一个中国旧式的伦理道德故 事。国际化也不只是高科技,或欧化、美化意识,或多几句外语对白。民族化的要害处在于 精 致地打造,在于能真正折射出东方神韵和中国文化的底蕴。而所谓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环扣是 必须跟上国际潮流和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行情,从当年张艺谋的《红高粱》、《菊豆》,到 今日李安的《卧虎藏龙》,它们的成功首先都是创意的成功。当西方“他者”真正看到了东 方 异国情调、异国文化的魅力后,他们的确会感到惊奇,感到有趣。差异性的闪光处,即是民 族化的集中表现。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实际也是一个导演、制片人的创新过程。今天再 来搞“宅院文化”、“乡土中国”就又落入了旧套,当然,中国京剧、越剧,以致于爆竹、 抬轿、剪纸等都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它们本身都是文化识别的符号,关键是看你如何重新组 合,是否具有现代商业眼光和合于国际审美的大趋势。

共6页: 5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国际话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1) 下一篇: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