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毕业论文:电影“隐性广告”研究(1)(3)

2013-11-04 01:06
导读:三、 电影“隐性”广告的效果如何评估 通常对于广告效果评估的理解,一般是从两个方面结合展开的:一个方面是广告的发布方,也就是根据广告发布方
三、  电影“隐性”广告的效果如何评估

通常对于广告效果评估的理解,一般是从两个方面结合展开的:一个方面是广告的发布方,也就是根据广告发布方的原始意图,来评价该意图与发布方的营销战略的匹配程度,进而研究这种意图能够实现所带来的营销效果;另一个方面是广告接收方对广告效果的感知,通常这一部分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各类特殊环境的心理测试,用以回归消费者接触广告过程中的深度心理状态,进而研究广告发布方的意图是否能够得以实现,同时也需要研究消费者在目前心理感知条件下广告的真实作用。

这样就要求隐性广告的发布首先要做到使产品与整个剧情容为一体,同时注重感性诉求,给受众以真实生活的写照的感觉,而不是简单的在剧中介绍产品的功能特点等。隐性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的效果的评估与传统的显性广告效果评估又有所不同。对于隐性广告效果的评估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一)在电影播放后观众对广告的记忆率

广告记忆率:隐性广告主要的特点是强制性和视觉冲击力强,在观看影视剧的特定环境下,观众的注意力全在银幕上,影视隐性广告的胶片效果能够使广告表现出最佳品质,结合故事情节给受众以更深的印象。

据《广告时代》的报道,尼尔森公司已经发布电视中隐性广告的季度跟踪报告,而且他们还计划跟踪更具体的细节,以便更精确地了解这种广告的效果。互动媒介公司对美国电视节目中隐性广告的效果研究已经表明,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并不一定效果就好,不过这家公司并没有对这个结果进行解释,他们只是认为,隐性广告的回忆率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包括出现的时间长度、这个产品中如何被编排入剧情当中等等。

在台湾,刘玫玲的硕士论文对台湾的隐性广告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植入品牌的认知度对其广告效果有显著影响,品牌的认知度越高,会导致更高的回忆率、态度评价和购买意向;当植入品牌的认知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观众对电影的评价越好,品牌的回忆率也就越高,但是无论品牌认知度是高或是低,观众对电影的评价都不会影响其对品牌的评价以及购买意向;当品牌具有特定水平的认知度时,观众对植入式广告的态度将会影响到其对品牌的回忆率、态度评价及购买意向;不管植入品牌的认知度是高或是低,观众对演员的态度不会对隐性广告的效果产生影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对隐性广告的态度是不同的,然而,在隐性广告的效果方面他们却没有表现出差异;隐性广告对那些每月经常看电影的人效果较好,而其它的人口统计细分变量并没有在广告效果方面呈现显著差异。

(二)观众对广告的好感率

广告好感率:在对观看过影视剧中隐性广告的被访者进行广告的整体评价时,绝大多数认为影视剧中的广告相对与纯广告片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尽管有些认为产品的表现形式不很好,但对商业影视剧中隐性广告的总体印象还是能够接

受。

中山大学心理系的伍秋萍、杨天笑、李兆国等人对隐性广告做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伍秋萍等人在《安娜与武林》电影结束时在影院门口实地访问了几十名观众,采用scatch评分法对电影中出现过的商品进行回忆率统计。结果发现,从回忆水平来看,对于影片中出现的“多多健”牌饮料,观众的再认成绩最好,58.3%的观众能记起该品牌出现在影片之中,其次为佳能和柯达。在访问过程中,绝大部分对“多多健”印象深刻的观众能回忆起主演杨干桦以“多多健”为外套包装被打的场景。从观众对隐性广告的敏感性来看,有66.7%的受访者感觉到这是在做广告。从观众对这种广告的接受度来看,75%的观众表示对于这种广告方式是可以接受的,另有l6.7%的受访者表示对于这种方式无所谓,只有8.3%的人表示反对。到于观众对这些品牌的购买意向,有58.3%的人表示在将来可能会购买,41.7%的人表示不会或者不确定。从上面的数据来看,隐性广告对观众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

(三)“隐性”广告的到达率

从广告心理学的角度分不同的商业宣传,隐性表现出很强的渗透性,有的还与媒体内容互为一体,其功能与目的和广告并无两样,但其间接效用较广告更胜一筹。通俗的理解隐性广告,就是把广告做得不像广告,让观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隐性广告能比较有效地避免因观众注意力的转移而导致的广告实际到达率的下降,其效果相对优于传统的显性广告。

因此广告到达率:这是较明确的广告效益重要依据,影视剧中隐性广告的到达率是任一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一般影视剧的收视率要大大高于广告片的收视率,因此影视剧中隐性广告的到达率也相对较高。

(四)“隐性”广告的实效率

广告实效率:为了体验一下影片中主要角色使用产品的感受,不少受众就会购买隐性广告所宣传的产品,这种传播效果相对于传统广告效果而言有较大的提高,这种效果在中山大学心理系的伍秋萍、杨天笑、李兆国等人对隐性广告做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中已经作出了结论。

共4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缺位与策略探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