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丰碑(3)
2015-05-22 01:10
导读: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生是主体。熊佛西爱学生是有名的,对学生讲话都说“我的 孩子们”,这说明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的爱,是一种真挚炽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生是主体。熊佛西爱学生是有名的,对学生讲话都说“我的 孩子们”,这说明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的爱,是一种真挚炽热的爱。有的学生 没有经济来源,无法上学,他就用自己的薪金供他们读书;有的进步学生遭到反动当局 迫害,他就冒着风险把他们保护起来,转移出去;学生没有蚊帐,他出钱买;学生食堂 缺粮食,就将自己家里的存粮送给食堂。作为教授、校长,熊佛西在戏剧教育史上树立 了高尚的师德风范。
熊佛西在办学过程中,处处表现了他对个人的承认与尊重。教育是树人的工程,在当 时束缚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虽然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但作为旧的文化意识, 不是一两次运动就可以洗刷干净的,它还会顽强地以各种形式积淀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之 中,一遇上实际问题,就以共性淹没人的个性。熊佛西不然,凡事都要考虑人的个性。 在“艺专”戏剧系时,师生对办学方向分歧很大,他就通过辩论让大家充分发表了个人 看法,结果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了,还有极少数人不一致,他也不将大多数人或系主任 的意志强加于极少数人,而让少数人自由选择留下或离去。熊佛西这样做,不是一个简 单的方法问题,而是能否尊重个人的自主性、主体性的文化观念问题。
“以广博容纳之精神,树立研究与思想之自由”,这是熊佛西的办学原则,所以他主 办的戏剧学校是一片自由的天地,人是独立自主的,是自由的,不是依附别人的。今天 还有学生这样回忆着:“在那四川充满黑暗统治的国统区里,四川省剧校好像一小块民 主自由的特殊领地。这和熊先生贯彻他一向主张的‘教育民主’、‘学术自由’的办学 原则分不开。”(注: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青年杂志》1915年1卷4 号)在课堂上各种学派的理论都可以讲授,在图书馆里各种书籍都可以阅读。当时,当 局派进学校的训育主任发现一位学生读《资本论》,没收了他的书。熊佛西听后,便以 校长的名义命令他把书还给学生。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能 力,增长了见识,也保护了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有时学生的活动引起当局的注意 ,甚至要追捕学生,他不顾安危,挺身而出保护学生。他不是一个革命者,做这些事不 是从
政治立场出发,而是出于对人的尊重,看不得那些践踏人权、剥夺人的信仰自由、 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的举动在学校里出现。熊佛西在当时就认识到,学校是树人的,教 育必须树人,并提倡以个性树人,确立人的自由独立的人格,因此有了这种对“人”的 认识的教育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真正的培养人、解放人的教育,这就在尊 师爱生的基础上更深入了一步,前进了一步。这一步是中国戏剧教育史上破天荒的第一 步,它与世界先进文化同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步。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今天,当我们跨进21世纪,用先进的文化观念来审视这座丰碑时,会欣喜地发现,它 不仅记载着一代名人在教育征程上跋涉的足迹,书写着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而且还让 我们看到了熊佛西戏剧教育思想的开放性和先锋性。他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为中国 戏剧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立下了汗马功劳。
论文出处(作者):
秦声秦韵歌盛世 群芳争艳竞风流——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