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饮之太和(1)

2016-11-26 01:06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饮之太和(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 要: 在以生态精神来阐发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学术谱系中,
摘 要: 在以生态精神来阐发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学术谱系中,叶维廉堪称华人学者中的第一人。叶氏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发掘、阐释的中国古典诗学“饮之太和”、“以物观物”的视境,既与现象学相对接,又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美学精神。揭示这一点,不仅更能使我们认清中国生态美学、生态文艺批评的学术历史脉动及其与其他学术领域的精神联接,也对我们研究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走向现代并参与当下文化建设具有启发。   关键词: 叶维廉; 中国诗学; 生态美学; 饮之太和; 以物观物; 现象学   Abstract: Ye Weilian is well regarded the No. 1 among Chinese scholars to expound the system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 theory in terms of ecological understanding.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between China and West, Ye exploited and interpreted the view of “drawing upon great harmony” and “viewing the object from the object's view”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ics, hence associating it to a phenomen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also showing a deep concern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All this casts a light on theoret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Chinese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ec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other academic fields and on modernization of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participation in current cult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Ye Weilian; ecological aesthetics; drawing upon great harmony; viewing the object from the object's view; phenomenology
  
  近10年来,以生态的视野和理论方法来研究美学问题、特别是阐释中国古典美学精神,渐次成为学术界一大热点。以生态之眼来看,在比较文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叶维廉先生的理论批评及其比较诗学建构,具有浓厚的生态美学色彩。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以生态精神来阐发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学术谱系中,叶维廉是华人学者中的第一人;把生态理论与美学、诗学批评结合得比较好的,叶维廉也堪称较为成功的一个。揭示这一点,不仅更能使我们认清中国生态美学、生态文艺批评的学术历史脉动及其与其他学术领域的精神联接,也对我们研究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走向现代并参与当下文化建设具有启发。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一、 叶氏早期两本深染生态
  
  色彩的诗学著作叶维廉的比较诗学研究在20世纪后期的华人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乐黛云先生这样评价:“叶维廉是著名诗人,又是杰出的理论家。他非常‘新’,始终置身于最新的文艺思潮和理论前沿;他又非常‘旧’,毕生徜徉于中国诗学、道家美学、中国古典诗歌的领域而卓有建树。”“他对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中西比较诗学的贡献至今无人企及。”[1]封四这一对叶维廉学术特点“新”、“旧”之评价,甚为得当。作为一个少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而成年绝大部分时间在美国执教并从事学术活动的华人学者,这一学术身份就使叶维廉之于中国古典诗学、中国传统美学,具有自我与他者兼而有之的特点。他“置身于”西方文化中心、最新文艺理论思潮的“现场”,吸收并参与这些理论思潮的讨论,但同时又始终不忘对中国传统的“根”的体认和再造。这样,他就能把中国古典诗学、中国传统美学放在中西比较的大视野下,以西方最新的理论为参照进行开掘与阐发。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有力地彰显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世界意义和价值,而且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阐释和创造性转化。
  而在叶氏用来阐释中国传统并与之对接、互释的西方最新理论思潮中,最为明显、也为大家所称道的是现象学美学。然而笔者认为,另一思潮同样重要,但迄今未能引起注意,那就是其时在美国风行的绿色环保运动和生态理论。
上一篇:李泽厚“积淀说”批判(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