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虚静”与中国绘画的创作(1)

2016-12-15 01:06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谈“虚静”与中国绘画的创作(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摘要:中国绘画自古以来一直受到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其
内容摘要:中国绘画自古以来一直受到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其中以“虚静”和绘画创作的关系最为密切。文章以“虚静”论为出发点,从绘画艺术的构思、创作过程、审美表现和法度技巧四个视角切入,经过深入详细地剖析和论证,佐证了画家只有用“虚静”的心态摆脱世俗的羁绊,才能达到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体察物象于细微精妙之处,并能将自己的真性情表现出来,从而达到中国绘画艺术创作之最高境界。   关 键 词:虚静 绘画创作 审美表现
  
  庄子在《达生》篇中讲述了一个梓庆削木为锯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虚静”同艺术作品创作的关系。梓庆是战国时的一个巧匠,他做的锯,“见者经犹鬼神”,可以说是杰出的艺术作品了。他做锯前首先要“斋以静心”,使自己的精神达到虚静境界。“斋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摈弃了名利等私心杂念的干扰;“斋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连自己的形体也忘掉了,精神完全集中在创造客体上,再不受外界事物的局限了,认识升华至高级阶段,这样就完全掌握做锯的“天性”,使自己的技术达到了“以人合天”的水平,做出的东西当然就自然天成,如出鬼神之手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内心只有进入了虚静境界,才能不受任何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干扰,才能创造出杰出的艺术作品,可见“虚静”对艺术的创作有多么大的影响。
  “虚静”说最早产生于道家哲学,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观“道”。“虚”包含两方面意义:一为虚空,二为无欲。这与艺术审美的非物质功利性是相通的。中国传统美学艺术学理论中一再讲述的:“澄怀味象”“澄怀观道”中的“澄怀”二字,就是要求弃除种种私心杂念,创造一个虚空澄明的审美心境,而这种心境不仅影响到艺术家自由创造发挥的程度,还直接影响作品的格调。可以说,“虚静”是艺术构思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国绘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条件。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一、“虚静”与艺术构思
  
  “虚静”同绘画创作的关系,在于虚静的心态可以使艺术家进入沉思寂想的状态,还可以诱发感性的萌发,帮助艺术家完成其艺术构思的过程。虚静的精神境界能使艺术家的心胸容纳客观世界中的各种景象,使艺术家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并概括、提炼、凝聚成完美理想的艺术形象。虚静的精神境界要求创作者排除主客观的一切干扰,把全部的才能和智慧都倾注在艺术创造上,只有做到“其神与万物交,其智与百工通”(苏轼《书李伯时对山庄图后》),才能掌握创作对象的本质特征,而达到“曲尽物性之妙”的画境。
  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讲,虚静先强调的就是要创造一个适宜主体进入审美活动的特定心态。这种心态,在审美关系中首先是主体能够保持心灵和精神的自由,这样也就能够澄怀观物,体悟到美的对象和美的真谛。“静”使艺术家的精神沉静下来,排除来自外界的一切干扰和私心杂念,思想处于高度的专注凝神状态。这种情形下人的一切审美机制也处于最敏锐的状态,不仅心胸可以容纳万境,还可以诱发创作灵感的萌发,这样人就易于深入客体移情忘我,神与物游,迅速把握客体的审美属性。
  在古代的画论中可以找到很多这方面的例证。魏晋南北朝时著名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这里的“澄怀”也就是庄子所说的虚静空明的心境。“味象”则是“万趣融于深思”后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观照,宗炳认为“澄怀”是实现审美观照的重要条件,只有“澄怀”才能“味象”。明代吴宽在《书画筌影》中分析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创作时说:“右丞胸次洒脱,中无障碍,如冰壶澄沏,水镜渊亭,洞鉴肌理,细观毫发,故落笔无尘俗之气,孰谓画师非合辙也。世传右丞雪景最多,而不知其墨画尤为神品。若行旅图,一树一叶,向背正反,浓淡浅深,穷神尽变,自非天真烂发,牢笼物态,安得匠心独妙耶?”这里吴宽说王维进行绘画创作时先有“胸次洒脱,中无障碍,如冰壶澄清,水镜渊亭”的心境,正是他对虚静的精神状态的具体描绘。有了虚静心境,才能“洞鉴肌理,细观毫发”,对客观外物有细致、深刻、全面的了解。正缘于此,王维才创作出了“天真烂发,牢笼物态”的艺术“神品”来。可见,画家的虚静心境对绘画构思是多么重要。
上一篇: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