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主体题目的经济学分析(2)
2015-03-04 01:11
导读:再次,从讲课方式的接受度来看,不同层次、专业的学生难以形成共同熟悉。 其一,不同专业层面的学生对讲课方式无法形成认同。体育和艺术等“运动
再次,从讲课方式的接受度来看,不同层次、专业的学生难以形成共同熟悉。
其一,不同专业层面的学生对讲课方式无法形成认同。体育和艺术等“运动型”专业的学生,本来就不喜欢往深进学习理论,他们希看政治课最好是故事课、“
开心词典”,要有动感,有不断的变化,趣味性要强;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或对思想政治课好奇的学生则不希看讲课流于形式,要能体现较高专业水平,最好能体现知识性、科学性和前沿性。不同专业层面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看值表现不一致,即所谓的众口难调。
其二,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摆脱中学已经养成的听课习惯,未能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须生和新生接受能力和学习方法不同;扩招以后,同一班级内学生自身基础厚薄差别有所增大。低年级、基础差的学生,以为大学教师会象中学时那样,什么东西做笔记,什么不用记都告诉的一清二楚,或重复几遍,夸大再夸大。一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速度稍快,或忽略重点的夸大和提示,学生将不知所措,一学期下来,笔记上记录的知识很少,别说具体内容,就连结构都搞不清。
其三,大学生一方面不喜欢满堂灌,但也有政治理论基础不厚的学生不适应那些近乎讲座的授课方式,担心考试抓瞎;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理论性相对较强,抽象性本身放大了低年级、基础差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畏惧和疏离感。更何况,一些教师沿袭一成不变的上课满堂灌,单向式输进,也让学生产生听课疲惫的条件反射。无疑,这些都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质量和削弱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作用。
第四,学生受社会负面影响,势利择课。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无可否认,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浸染,从某种程度上腐蚀了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制约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热情,扭曲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现在很多学生的“实用主义”在思想和行为上占据主导,他们觉得什么有用,才肯学,才想学,才会认真投进地学。学生花在英语、计算机和专业课上的时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倍。作为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还好理解。然而,有的思政专业的学生居然也说自己选错了专业,所学的政治理论的东西感觉在以后派不上什么用场。这种情形的大量存在,不自觉地把思想政治理论淡化了,以为政治课是考过、背过就可以丢弃的,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不会发生决定性作用。也由此造成大量学生平时不学,考前想尽办法缠着老师划范围、要重点,考前复印笔记、背笔记的应急过关行为,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一些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成“从政术”,当成
考研的敲门砖,以为凡是将来从政和玩弄权术的人及倾向于考研的人才应该往积极专心地钻研,由此造成从主观上不能正确地接纳思想政治理论课。
最后,知识传播和教授的新工具的广泛使用,正逐步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方式。
现今是网络时代,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越来越借助现代化载体在迅速、大量的蔓延;网络教育的辅助工具也有突破。这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通过灵活渠道获取各种政治知识创造了条件。但,通过网络等现代工具获取的新鲜知识究竟不很系统,可能是支离破碎甚至是误导的,易造成误解。而我们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还不足够成熟,缺乏敏锐地辨别能力,有时会良莠并蓄,真伪兼收。结果导致一部分学生熟悉上的偏激:一方面,以为老师讲的,我都知道。不仅知道,而且比老师讲的“陈旧知识”还超前;另一方面,以为课堂的东西未免太正统,太革命了。老师讲的“大道理”、道德观,常会引来部分学生的讥笑。我们固然积极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和有批判精神,然而,假如学生对教师本人和所教授内容过度排斥和拒尽,玩世不恭,思想过激,总是愿意听或看我国政治上和社会上的阴暗面,那么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苦口婆心、专心良苦,但对部分学生来讲,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宣讲,无疑离他们太远、太分歧时宜,不能与他们的需要相吻合。结果是,课程内容根本无法深进学生内心,思想道德教育也必将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