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主体题目的经济学分析
2015-03-04 01:11
导读:电子商务论文毕业论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主体题目的经济学分析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内容概要]针对当前高
[内容概要]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困境,我们应该捉住教学的两个关键主体,大学生和教师往进行实质性考察,分析存在的题目,并从新的角度,如经济学角度,给予认真的思考,从而找到有助于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师 学生 经济学
高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与时俱进。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和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思想政治课教师无疑是担负这项塑造人的复杂而重要工程的主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讲,“教什么”、“怎么教”和怎样按照大纲往执行、往操纵才能达到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长期以来一直是重点探索的课题。与此同时不能忽略的是另一个经常被作为客体对待的主体——大学生本人,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思想政治课教学和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终极效果。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之本――大学生存在的题目
根据现代教育观念,学生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应当在教学中扮演或充当主动的主人角色。然而我们看到的却并不尽如人意,经常由主人降为客人。
首先,教学主角即学生主动性弱,表现为懒散。
俗话说人勤地不懒,但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一厢情愿的事,老师勤快,还得学生积极配合,是师生互动。今天的教学科学理念是老师为学生服务,老师是导演和策划人,真正唱主角的是学生。主角不进戏,戏就无法开演,即便开演也是有形式无内容,更不可能出彩,出精品。
大学生的消极懒散多少反映了人的本性和当前大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的态度。趋乐避苦、趋易避难是一般人的本能。轻松愉快的内容,轻易引起大家的爱好,留意力不易分散,并且还能身心愉悦地深进进往;而艰涩难懂,理论性强的内容,人们相对畏惧和排斥。政治理论课教材本身,很难做到图文并茂、轻松有趣,也就决定了课程本身讲授的难度和高度。很多学生一是懒得配合老师教学,宁可当观众――旁观者。二是内容深广之后,学生懒得往探究、发问和质疑,上课时多数情况下保持沉默无语。事实上我们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动脑、积极改变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推进思想政治课向预定目标发展。从高中进进大学,大多学生都怀有很高的期看和憧憬,主观以为大学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他们在中学所学知识具有完全不同的崭新内容,不再包含“枯燥、乏味”的理论,而是大量的个案分析,示例讲解,有诸多故事情节,内容新鲜生动有趣。而客观现实是,理论知识不但与高中所学有重复,而且量大、艰深。一些低年级的大学生,拿起政治理论课本,一看见大段理论的文字就发困、发憷。一般很少有学生象学习其它专业课那样主动在课下研读教材,而是亦步亦趋地跟在老师后面,老师讲什么内容,他就听什么;老师讲到哪章哪节就翻到哪章哪节,对老师要讲的内容完全是陌生的,难以寻找到能与教师共同讨论和争议的话题,更别说共享教与学的快乐了。因此,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基本上是被动的,甚至有部分抵触反感。很多情况下大学天生了看教师表演的局外人,这不是个别学生的状态,有普遍化的趋势。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其次,长期的熟悉惯性,使大学生忽视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没有端正思想态度。
第一,把思想政治理论等同于政治运动、阶级斗争理论,并没有熟悉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的重要功能和价值。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轻视是社会上存在的政治冷漠的一个缩影,***之后在社会很多群体中形成的对政治的恐惧和敬畏及由此导致的政治冷漠的后遗症并没有消失殆尽,无法根除的一代代传递的政治疲软症的基因依然干扰、模糊着大学生的视线,左右着他们的思想熟悉和价值判定。
第二,政治理论课无法和专业课争宠。尽管政府和高校一贯夸大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学生本人并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置于与其他功能课程、专业课程同等的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与专业课和“实用课程”争宠。学生中对思想政治理论普遍存在偏见或成见,以为政治理论课都是教条的说教、政治口号,机械、刻板而老套。有的学生一开始就抱着上政治理论课就是睡觉、看
英语、看小说和只要混个及格拿到学分的目的来的。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反映不少学生在上课时在下面看大学英语、背单词或看专业书。大学生中存在的这种“先见之明”,假如形成思维定势和心理常态即养成习惯,并形成历史传承,势必会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进行正常的思想教育带来阻力,让教师有时枉费心机,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与其他“有用”课程不同等的弱势甚至边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