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宪法价值发生 人性基础(1)(3)
2017-08-28 05:37
导读:1.在个人生活方面的需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具体需要:一是生命安全的需要,在宪法上的表现就是生命权、人身安全权。二是人身自由方面的需要,在宪法上
1.在个人生活方面的需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具体需要:一是生命安全的需要,在宪法上的表现就是生命权、人身安全权。二是人身自由方面的需要,在宪法上分别表现为人身保护权或人身自由、人身不受侵犯权或居住自由、迁徙自由。三是人格尊严方面的需要,在宪法上表现为人格尊严权和秘密通信自由。四是思想方面的需要,在宪法上表现为宗教信仰自由。五是财产方面的需要,表现在宪法上就是财产权。六是环境方面的需要,表现在宪法上就是环境权和健康权,如空气权、静稳权、净水权、日照权、眺望权等。
2.个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的需要,包括有机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方面的需要,在宪法上表现为社会经济方面的权利。具体说,劳动需要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的需要。劳动需要的满足,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过程。“劳动是健康的身体的自然需要。”[3](P514)劳动需要在宪法上的表现就是劳动权利。休息需要与劳动需要是密切联系的。休息的目的在于使劳动者的体力和精力得到及时恢复和发展,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为了让他们在劳动之余,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政治、文化和家庭生活中去。休息需要在宪法中的表现就是休息权。物质帮助的需要是当个人不能以自己的劳动获得物质生活资料或获得的劳动报酬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生活时,要求国家和社会给予金钱或实物帮助的需要,这种需要在宪法中的表现就是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二是社会文化生活需要,在宪法上表现为社会文化生活权利。个人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自由,为社会和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就必然有受教育的需要,这种需要表现在宪法上就是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如前所述,个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探究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之谜即科学研究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表现在宪法上就是科学研究自由、文艺活动自由。个人有自尊的需要,而平等的需要是自尊需要的重要内容,包括男女平等及婚姻自由的需要、民族平等的需要,这些需要表现在宪法上就是有关男女平等、民族平等、婚姻自由的规定。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3.个人在国家政治生活领域(公域)的需要,包括参政的需要和表达意见的需要。前一类需要属于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选举的需要、被选举的需要和监督的需要,这些需要体现在宪法上就是公民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后一类需要既具有自我实现需要的性质,也具有自由需要的性质。表达意见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言论自由的需要。狭义的言论自由纯粹是指通过语言形式表达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广义的言论自由,包括新闻、出版、著作、绘画等自由。言论的需要是公民表达思想、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需要,也是联结人民群众,形成人民意志、提高国家管理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出版的需要即指公民以出版物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需要,它是言论需要的延伸,相对于言论需要来说,有更深更广的影响。言论的需要和出版的需要在宪法上的表现就是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二是诉愿的需要,如果从广义上理解,包括请愿的需要、诉愿的需要(狭义的)、诉讼的需要(这里主要指行政上的诉讼需要、宪法诉讼的需要和选举诉讼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个人对国家请求的需要,是个人为实现其利益或使其利益免受侵害要求国家作出一定行为的需要。这些需要表现在宪法上就是请愿权、诉愿权和诉讼权。三是团体活动的需要,包括集会的需要、结社的需要、游行的需要和示威的需要。集会的需要是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需要。游行的需要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需要。示威的需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需要。它们都属于发表意见,表达某种共同意愿的需要。这些需要的宪法表现就是公民享有的集会自由、游行自由和示威自由。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