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0天通过司法考试经验20tian tong guo si fa kao shi jing yan
前言:去年第1次参加司考,因工作忙,只复习了20天(白天上班,晚上和星期天复习)通过司考,取得A证。现把方法归纳1下,供后来人参考和借鉴(其中秘诀2虽想到了,但不屑于使用,所以没亲自验证)。
司法考试号称“天下第1考”。考场如战场。《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顺利通过考试,就必须深刻认识考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自身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战术,方可事半功倍。
1、 司法考试的特点及应试方法
(1)司法考试报考人员。司法考试报考人员有3类:1、法院、检察院的书记员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这是司法考试的主力军。由于通不过司法考试就只能当1辈子书记员,除非改行。所以,这部分人通过考试的欲望最强烈。2、各地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员如能通过司法考试,就可以提高身价。但是,由于他们本身就可以代理诉讼(刑事案件除外),因此,即便通不过也不要紧。3、其他人员。这部分人通常有工作岗位,只是想多门技能、多条出路。所以,能不能通过也无所谓。
可见,考生中法院、检察院人员最多、而且最需要通过。由于每年分数线都是由司法部会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确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于自身利益,总是希望通过率越高越好。而分数线又不能定得太低(如果低于360分的及格线,会受得国际社会的嘲笑),因此唯1的办法就是在试题上面做文章。但试题又不能太简单(否则学术界的专家、学者有意见)。所以,司法部在命题时为了照顾法院、检察院的情绪,就会侧重考1些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尤其是书记员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文书写作。
所以,秘诀之1:重点学习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问题。例如诉讼程序、文书写作。
2、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分类。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分为A、B、C3类。其中B、C类是针对放宽分数线地区考生的。C类的合格线比A类约低25分—30分。
所以,秘诀之2(本人未用):如果考了几年都没考过,不妨把户口转到放宽分数线的地区。去年合格率达14%,估计有很多人采用了这种方法。当然B证和C证的执业范围会受到限制,所以,不是万不得已,不提倡采取这种方法。
3、司法考试计分特点。司法考试实行总分制。也就是说只要总分合格,不要求每1科合格。只要前3卷能考到360分,第4卷只得1分也能通过。由于第4卷的知识点都在前3卷,即使不复习也可得60—90分;而且第4卷是主观题,即使认真复习也很难提高分数。
所以,秘诀之3 :集中精力复习前3卷,不管第4卷(文书除外)。
4、司法考试命题特点。参加司法考试的考生普遍反映答题难,却不知老师出题也不容易。我本人给单位出过信贷考试题,对此深有感触。厚厚几本书,真正能作为命题素材的并不多。所以,近几年司法考试的考点不断的重复,甚至有些原题多次出现。经济学中有个“28定律”,司法考试也不例外。80%的分数集中在20%的重点内容上。其余80%的内容只占20%的分数。例如,国际法(国际公法)有150多页,但只考12分。书上能找到答案只有5分左右,就算认真复习了,也未必做得对。
所以,秘诀之4:把100%的时间和精力用在20%的重点内容上。其余80%的内容忽略不计。怕学不到知识?等通过考试再学不迟!
5、各类培训班。司法部从不举办也未授权举办各种培训班。所有的培训班都是民间机构组织的。由于授课老师也是普通人,他们自己也不1定能通过考试。
所以,秘诀之5:不要参加培训班,以免浪费时间。
6、参试人员个体差异。每个人时间、精力、智力等情况是不1样的,适合别人的方法不1定就适合你,再好的方法都只能做参考。
所以,秘诀之6:不要迷信任何秘诀,关键是要总结1条适合自己的方法。
2、 法条学习方法
做人要学会换位思考。考试也1样。所以,要学会从出题人的角度看待考试,以立法者的思维学习法律。学习法律时不用死记硬背,只需分析立法者为什么会这样立法,这条法律是否合情合理,如果让自己去立法会怎样规定。在法治日益完善的今天,绝大多数法律都是合情合理的,既然在情理之中,又何须记忆?当然,不排除有个别法律不合情理,但毕竟是少数,考到的机会不多。再说了,既然不合情理,必然印象深刻,想不记住都难,又何须刻意去记呢?
3、 结语
司考是1门放弃的艺术,学会放弃,方可成功!“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老子》在很早以前就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我说了这么多,真正相信的没有几人,敢于做到的就更少。如果你真正做到了,考试不再可怕!如果你真正做到了,人生必定圆满
江苏司考“状元”讲述过关经验及备考攻略
核心提示:
1年1度的司法考试已愈来愈近,被国人誉为“第1考”的司法考试即将在9月中旬进行,众多的应试者正在挥汗奋战。为给广大考生提供1些成功的经验,记者采访了去年江苏省的司考状元和几位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士,并联系了1些正在准备司考的考生,原生态地展现他们的过关经验和备考现状,以期通过本文能给备战中的考生1点启发。
□策划:宋世明 撰文:实习生 刘合定
>>>备考直击
冲刺!冲刺!
7月已经过去,已经过了立秋的8月已是酷暑不再,但正在准备司法考试的勇士们依然斗志昂扬,因为“中国第1考”还有1个月的时间,他们没有选择,要成为法律人,真正成为法律职业者,通过司法考试是第1步。
想到9月16日的考试,南京师范大学研3学生韩晓心里又是1阵紧张。9月的第3个周末,成为小韩日历上必须面对的1道坎儿,从2004年大学毕业开始,已经第4年了。整了整眼前近两尺高的司法考试资料,她再1次回到备考的“疯狂冲刺”中。14门核心课,数以万计的法条,小韩觉得她在进行的就是1场“遗忘与记忆之间的战争”。翻1翻手头的法条详解和3本参考书,厚厚的3000多页,以每页1500字计算,会有500万字的基本知识,而保持每天10万字的复习量,就可以在两个月内把这些内容顺利地梳理1遍,剩下的时间半个月攻克8本白皮书,半个月再做1遍历年试题,小韩的计划从6月开始推进得卓有成效,只是想到巨大的记忆量,她还是觉得非常恐怖。1起复习的“战友”把时下的生活形容成“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猫少,做得比驴多”,“压力太大,”小韩补充道,“吃得确实比猫少,看书看得根本吃不下,想吐!”这个暑假,她依然没有回家。学校的自习室里,每个人都是早到晚走,每个人都抱着大部头的复习资料,“全教室都是这样的状态”,这种群体性的紧迫感多少排解了小韩复习时的压抑。
“有的时候觉得为了1个渺茫的希望在奋斗,这样浩大的工程,自己根本过不了”。她还在坚持。“没有刻苦的努力就不会在百分之10中占1席之地,即使努力了也不1定有回报”。“我学法律学了7年,还能干什么?”小韩反问我。但她坚决支持精英化的职业教育,在她看来,中国的司法考试在世界上来看是最简单的。实际上,这1次,她也想到了放弃。“今年再考不过去,就转行。”说完,小韩开始继续复习。
连考7年不放弃
从司法考试中解脱出来的方式有两种:1种是通过,1种是转行。“转行只能算是缓兵之计,绝不是志愿所在”,郭阿蕊是个爽快的女生。和班上大多数同学1样,毕业后,她并没有机会进入司法行业。
但对于法律职业的追求她却1直没有放弃,即使马上就要升职,即使“在社会上待了太久早已经忘了考试的感觉”,郭阿蕊还是在4月辞了职,全力备战今年的司法考试。辞职时间把握得刚刚好,“战线不能拉得太长,拉太长了熬不到考试”。如果不辞职,郭阿蕊觉得1定无法完成这么大的复习量。她的1个朋友,边工作边考,已经考了7年,“人都考成了1部历年试题集”。不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考1次,肯定会成为郭阿蕊永远的遗憾。“只要你想干这1行,这个险不得不冒!”离开南开大学法学院两年后,郭阿蕊重新捡起她曾经的法律梦想。
90%被淘汰
今年,国家司法考试网上预报名总人数接近30万,可是每年只有10%左右的通过率。尽管如此,还是有1拨又1拨的人想要通过司法考试,因为只有通过司法考试才有资格成为律师、法官、检察官。而对于大部分法科的学生来说,通过司法考试虽不等于就业,但因为专业的特殊性,不通过司法考试很难让人对你的法学素养产生信任;另1方面,做教师不是每个人的梦想,且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所以更多的还是从事实务,而此时法律从业资格变成了1份必备的硬件,否则便只有转行,而这显然不是学习法律的目的。
也正是在司法考试的导向下,平静的校园生活也失去了昔日的安逸、舒适。2006年考入中南政法大学的研究生吴旭政有些后悔,去年因为考上研究生松了口气,没有参加司法考试,浪费了1次大好的实战机会。今年以来,她的生活围绕着司法考试在转,实际上,全班都在忙活这件事。能不上的课就不上,老师列的专业课阅读书目早就抛之脑后,和研究更是无暇顾及。其实老师也知道大家难,本来该在期末进行的毕业开题答辩被挪到了9月底,让大家先过司考再说。师生见面导师关切的话题常常这样开始,“怎么样,司法考试过了吗?”
本科生也不断加入到这1行列,根据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司的统计,今年应届毕业生报名人数明显上升。江苏警官学院对法学专业学生进行的1次就业意向调查中,“准备司法考试”仅次于“报考公务员”和“准备考研”,大大高于“参加社会招聘”。调查人员解释,虽然司法考试不是学生就业的1种方式,但考虑到法学专业的特殊性,还是把参加司法考试作为1个调查问题。司法考试必须获得本科学历之后才能报考,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