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容易知道,这个初步的模型已经表达了如下的内容:
(1)人的思想是对社会事物集G中的事物(社会事件、社会关系、社会系统等等)按一定观控方式(一定的观察角度、一定的控制方式等)生成的广义影像系统。
(2)若f是1-1变换,则社会事物不同,人的思想(表现为广义影像系统)亦不同,即对
(3)若f是1-1变换,当社会原形变化时,作为影像系统的人的思想亦发生相应的改变。若在(1)式中,引入时间参量集T,则(1)式成为
这时,若
因此,(1)式和(2)式刻划了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的依赖关系。
现在考虑人的主观方面——主体的观控方式f的影响。如果可供人选择的观控模式(或认知方式)f是一个集合,即
那么,人的思想便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3)式表明,观控模式不同,观控结果亦不同。当i≠j时,有fi≠fj,且fi(x)≠fj(x)。这说明,即使是对同一个社会事物x∈G,由于他选择的观控模式不同,则他获得的认识结果亦不同。人对观控模式的选择,或者是主动的(受某种价值观支配),或者是受动的(如思想教育的结果),前者表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后者则表现了人的思维方式的可变性。
;
概括地说,人的思想是一定观控模式下对杜会事物变换后的广义影像系统,由于社会事物和人的观控模式的不同而导致了影像系统的不同,或者,由于社会事物和观控模式的复杂多变而引发影像系统的复杂多变,这就是思想杂化现象的多影观点。
由于思想杂化现象的多影性,给思想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应注意的问题。
(l)在一定社会范围的人群中,对同一社会事物存在不同的乃至相互冲突的思想属于正常现象。根源在于在人群中存在观控模式的集合F=fi(G)↑G,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选择自己的观控模式,因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如果把观控模式着作是一种标尺,则F表明存在多种标尺,用不同的标尺去衡量同一个事物,自然结论不同。思想教育工作者针对这种思想的多样化现象,首先要探究各种思想背后存在的观控模式是什么,而不能简单粗暴地强求一律。
(2)在重大问题上,要辨别思想的正确与错误。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社会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这些不同的观点可以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原因在于任意的观控模式fi∈F不一定能保证观控结果能如实地反映对象的本来面目。
例如:
; 第一,fi是一种单纯的镜像反映,则对复杂的社会事物,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现象,看不到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