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文关键词:分析命题; 综合命题; 经验主义(2)

2013-06-21 01:18
导读:逻辑经验主义者基于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区分之上的理论引起了很大的论争,其中被艾耶尔称为20世纪继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之后最伟大的哲学家的奎因(

  逻辑经验主义者基于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区分之上的理论引起了很大的论争,其中被艾耶尔称为20世纪继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之后最伟大的哲学家的奎因(W.V.Quine)在1951年发表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中强烈的批评了以康德的区分为基础的逻辑经验主义者对于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奎因对于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二分是基于它对“分析性”这个概念的分析。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三、 奎因对经验主义命题二分的挑战
  奎因从同义性、保真的可替换性和语义规则三个角度对逻辑经验主义者的“分析性”概念进行了反驳,指出“分析性”概念本身是不清晰的,由于“分析性”概念本身不清晰,我们无法确定哪些命题是分析命题,也就无法把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严格区分开来。奎因指明了以往对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绝对区分存在严重的错误。其实,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之间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奎因的批判在欧美分析界激起了长达一二十年的论战,正是奎因的批判使得逻辑实证主义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逐渐衰弱。
  奎因认为有两种分析命题,一种分析命题是逻辑真理,如:“未婚男子不是已婚的”。一种命题从形式上说不是逻辑真理,如:“单身汉不是已婚的”。后一个命题可以通过同义词替换变换成第一个命题。从而确定“单身汉”和“未婚男子”这两个词是同义的。这种替代之所以可能在奎因看来是因为同义性,但奎因认为这是有问题的。“对这第二类分析陈述,因而一般来说对分析性的特征,我们仍然缺乏一种专门的说明,因此在上述说明中我们依靠了‘同义性’这个概念,而这个概念与分析性自身是同样需要解释的。”
  我们在日常中的替换基于对这个词的定义,那么,我们把“单身汉”定义为“未婚男子”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如果说是词典,但词典编纂者实际上是经验科学家,他所以如此定义,是根据经验确定的。在他编词典之前,人们已潜存着两词语的同义性关系,定义不过是他观察到的同义性事实的报道,当然不是同义性的根据。这种被人们约定俗成的定义归根结底是语言学家或诠释学家对于事实的,同义性在先而定义在后,不能把定义作为同义性的基础。定义如果从事实中来,那么定义就不能保证“单身汉是未婚的”是一个分析命题,因为定义的环节已经借助了经验概事实。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如果根据可替换性来说明同义性,但并非有些同义词在一切语境中都可以保真地互相替换。谈论保真替换的语境可以是外延的,也可以是非外延的,因此,谈论保真替换一定要考虑语言应用的范畴。“单身汉”和“成年未婚的男子”是同义词,但是由“‘单身汉’是三个汉字”不能替换成“‘成年未婚的男子’是三个汉字”。这里没有保证“单身汉”和“成年的未婚男子”外延的一致依赖于意义。因此,与其说同义性是保真替换的依据,不如说保真替换以同义性为前提。因此,用保真替换说明同义性是循环论证,保真替换不是同义词的充分条件。再者,某些异义词也可以保真替换。例如,在语句“有心脏的动物是有心脏的动物”中,我们用“有肾脏的动物”替换其中一个“有心脏的动物”,可以得到语句“有心脏的动物是有肾脏的动物”,这个语句的真值为真。这说明保真的可替换性不是同义词的必要条件。因此,奎因指出:“保真的可替换性必须与一个语言相联系,在这个语言的范围内一切有关的方面都必须得到了可信的说明,否由保真的可替换性就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用语义规则来说明同义词会导致恶性循环。人们认为,在日常语言中把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区分开来的困难是由于日常语言的含糊所致,如果我们用带有明显“语义规则”的精确的人工语言,这个区别就显而易见了。通过分析,奎因论证,要么语义规则用“分析性”来定义,要么“分析性”用语义规则来定义,语义规则本身以分析性概念为前提,人们要以语义规则说明分析性,这又是一种循环论证。
  因此,根据以上的分析,奎因最后得出结论,不论我们利用同义词定义、保真的可替换性还是用语义规则来说明“分析性”这个概念,都是徒劳无功的。奎因认为:“尽管有这一切先天的合理性,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之间的分界线却一直根本没有划出来。认为有这样一条界线可划,这是经验论者的一个非经验的教条,一个形而上学的信条。”
  奎因把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严格区分看作逻辑经验主义的第一个教条。他对这个教条的批判与他对另一个教条的批判是联系在一起的。逻辑经验主义的第二教条是还原论,即自然科学中所有的理论命题原则上都可以还原为直接的经验命题。直接的经验命题就是直接陈述观察事实的观察命题。这种还原论认定了观察命题对于理论命题的中立性,观察命题被用来证实或证伪理论命题,而观察命题本身的客观性和证据性却不容置疑。奎因用整体论来对抗这种还原论。在奎因看来,科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网络。在网络的边界是观察命题,它们直接接触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刺激。离边界稍远一点是科学中的理论命题。而处在网络中心的是逻辑定理和形而上学假定。这是一个有组织有层次的网络。当观察命题与理论命题在逻辑上相冲突时,科学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保持系统的融洽性。科学家可以认为某个或某些理论命题被反驳了,因此把它(们)清除出去或者用别的理论命题来取代。这就是逻辑经验主义认可的理论命题与观察命题之间的唯一关系。但这只是多种方式中的一种。科学家也可以把那些与理论命题相冲突的观察命题放到一边,或者排斥在系统之外。因为我们得到的只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而观察命题并非外部世界的真实状态的忠实写照。科学家也可以修改系统中的形而上学假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还可以修改逻辑定理。量子逻辑就是抛弃了排中律的逻辑。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分析真理是先天的、必然的、不可修改的。而奎因的整体论主张,在经验科学中,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都是可以修改的。这就从另一个方面否定了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严格区分。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奎因对分析性概念的批判给了经验主义者一个沉重的打击。连逻辑经验主义者亨佩尔(C.G.Hempel)也不得不承认只有纯粹逻辑意义的命题与有经验意义的命题不能严格区分开来,他在《经验主义的认识意义标准:问题与变化》中指出:“严格说来,分析性概念还不得不是相对于规则的,……从句子的逻辑意义的概念至少要作双重相对化的那些考虑来看,分析性概念需要作同样的双重相对性,几乎是理所当然的。”其他的逻辑经验主义者,像卡尔纳普等人也都改变了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截然二分的观点。
上一篇:在中国大陆一般人心目中,章士钊(1881~1973)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