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再论人学背景 ;一; 如前所述,的根本问题就是人(6)

2013-08-03 01:18
导读:其次,自我的生命体验远为复杂深刻,根本无法通过理性加以表现。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系统来说,它越是复杂,进化的水平越高,个体性就越强,而且不

其次,自我的生命体验远为复杂深刻,根本无法通过理性加以表现。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系统来说,它越是复杂,进化的水平越高,个体性就越强,而且不同的个体之间也就越是不相雷同。简单的事物当然没有什么个体性可言,而且在简单的事物之中雷同的地方也更多。甚至,不同的原子在系统中互换位置,也仍旧不影响最终出现相同的结果,但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互换,却肯定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注意到,在一个越是复杂以及进化的水平越高的系统之中,个体性与规律性之间都是成反比的,因此个体性越强,规律性就越是不明显,也就越是无法加以抽象地概括。;
这样,首先,由于只是在形而上学终结之后,个人问题才第一次真正出现,成为重大的哲学问题(例如尼采的意志自我、柏格森的生命自我、弗洛伊德的本能自我、胡塞尔的先验自我、萨特的自由自我),因此不但离开了个人,类、群体都只是空洞的抽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类、群体的全部内涵、特征更无法涵盖个体的全部内涵、特征。假如说在个体不发展的时候十分容易被外在的东西所困惑,那么在个体越是高度发展的时候,一切就越是会成为个别的、瞬间的存在,在每一瞬间个人内心深处所感受到的那种无常的、生命悠关的颤栗、痛苦、绝望等体验,不但是超概念、超理性的,而且是超思维的(概念、理性、思维的载体是抽象的群体,它们只能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但是却无法把个人与个人区别开来)。其次,也正因此,对于自我来说,不再是理性高于情感、知识高于生命、概念高于直觉,而是情感高于理性、生命高于知识、直觉高于概念,也不再是为了真理而活着,而是为了生命而活着。所谓真理也只是生命的工具、手段,只有首先是自由人,然后才有可能去把握真理。于是体验就成为第一位的东西。只有忠实于体验才能忠实于自己(定律绝对不是人性定律)。因此重要的不是在生命之外认识生活,而是在生活之中体验生命(对于独一无二的生存方式和强烈的生命欲望的自由呈现的体现,就是体验),不是置身生命存在之外去观察和抽象,而是置身生命存在之中去体验和直觉。相比之下,概念、理性、思维不过是贫血的表现,因为它们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知识的觉醒,而体验却是一种生命的觉醒。;
维特根斯坦说得何其精彩:神秘的不是世界是怎样的,而是它是这样的。“世界是怎样的”,是概念、理性、思维所要讨论的问题;“世界是这样的”,则是体验所要面对的问题。而体验的最佳实现方式,当然正是审美活动。只有审美活动才完全与个体的生命体验直接相联。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国思想家与西方当代的思想家都崇尚审美活动。例如叔本华与、尼采与古希腊的悲剧、瓦格纳的歌剧,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小说、萨特、加谬与,道理正在这里。所以雨果才会说:“科学是我们,是我。”在此意义上,我们甚至要说:审美活动恰恰是个体生存的对应形式,因此珍视个体生命就必然会珍视审美活动,走向个体生命也就必然要走向审美活动。;
最后,进而言之,自我的对于宇宙生命本体的创化的分享,也并不总是得以实现。自我的异化(这就是庄子所批评的:“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以及宇宙生命本体的创化的被遮蔽,又必然导致痛苦、绝望、颓废、无助、孤独、荒诞的出现。在这当中,进步是空前的,灾难也是空前的。这灾难,来自自我与世界之间的无法沟通与交往。按照的说法,就是所谓“受国之垢”、“受国不祥”,按照庄子的说法,就是所谓“独芒”,按照加缪的说法,就是所谓人类的呼唤与世界的沉默之间的对立与分裂,希望着的精神与使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之失望的世界之间的对立与分裂。而按照萨特的归纳,则是所谓“人们对统一的渴望与心智同自然之间不可克服的二元性两者的分裂,人们对永恒的追求同他们的生存的有限性之间的分裂。以及构成人的本质的关切心同人们徒劳无益的努力之间的分裂,等等。”而置身于两者之间,尴尬地保持着一种“之间”状态,则是海德格尔一再强调的人类所必须承当的“事实”(这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活动在发现这宇宙生命本体的创化之美的被无情遮蔽时的大悲,这审美活动的否定性的一面是中国所没有能够充分展开的)。所谓被抛于此,既有且无,既如此又不能如此。物因为自身意义的被消解而成为莫名之物,因为自身意义的被消解而成为莫名之声,人因为自身意义的被消解而成为莫名之人,世界丧失了意义,人类丧失了家园,反抗丧失了理想,行动丧失了未来,评价丧失了。这样,我们不再知道最终会企达何处,但是我们却明明白白地知道目前存在着什么盲目的力量能够干扰人类自身。我们不再强调人应该超越动物的必然而企达人的自由,但是却开始意识到应该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自在的偶然转化为自觉的偶然,并且勇敢地承担起世界的虚无。借用加缪的妙喻,这恰似一个人鼓足勇气在澡盆里钓鱼,尽管事先就知道最终什么也钓不上来。即便人类世界只是一颗即将毁灭的行星,作为其上的遇难乘客,人类也要体体面面地沉下去,以便无损人类的尊严。虽然没有了胜利的事业,但是失败的事业同样令人感兴趣(成功使人自负,失败却使人清醒);人生有意义,固然值得一过,人生没有意义,同样值得一过。只有在预期胜利、成功、希望、把握、幸福的条件下,才敢于接受挑战,那岂不是连懦夫也敢于一试?人的生命力量不仅表现在能够征服挑战,而且尤其表现在能够承受挑战,不仅表现在以肯定的形式得到正面的展示,而且尤其表现在通过否定的形式得到负面的确证。坦然地面对失败,承受命运,是人之为人的真正的力量所在。而且,这挑战不是由希望而偏偏由失望所激起,同样,不是由幸福而偏偏由死亡所激起。例如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就是一个在荒诞的世界中不得不理性地生活下去的英雄(维纳斯也诞生于一片虚无的泡沫)。确实,他不得不如此,但是他也可以把这种“不得不”转化为一种乐意、一种无所谓、一种反抗(把宿命转化为使命)。这对事实来说当然无意义,但是对人有意义,因为它在造成人的痛苦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的胜利。其中的关键是:“承当”。于是人类发现,命运仍旧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结果,人们发现,因此而有可能以“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的眼光重新观看这大千世界,并且通过自身的“若歌若哭”来勇敢地提示它的“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中所蕴含的大悲大痛。须知,人类正是在这种对于大悲大痛的自觉中日益走向成熟的,世界也正是在这种对于大悲大痛的自觉中日益走向丰富的。不过,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的眼光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得以最终实现。人类的成熟,世界的丰富,也是审美活动的成熟、丰富。既然世界已经成为难以驾驭的东西,处处遭遇到空无、痛苦、绝望、颓废、无助、孤独、荒谬、不可解释、卑微龌龊,那么,就只有审美活动才会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一切的一切都必须重新加以估价、评判。黑暗就是光明,光明就是黑暗。人们能够作的,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荒谬、不可解释和无意义呈现出来。每一件事物都值得怀疑,都是一个难题,因此也都值得重新审视。在这一切背后的,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人类对于自身的评价态度的觉醒。一度无法道出的某种东西被道出了,一度无法领会的某种内涵被领会了,人类的生存境界本身也被大大地提高、升华了。所以维特根斯坦才会说,在这个无聊的世界上,我们居然还能够活着,这本身就是奇迹,就是美。这样,尽管在审美活动中自我不再是高贵的浮士德博士,而是肮脏的流浪汉福斯卡。然而,这个远比浮士德还要古老的人,却毕竟因此而看到了更为深刻的东西!;
上一篇:论文关键词: 阿恩海姆;格式塔;学;视觉动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