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美本质就是人本质”说质疑
内容提要:实践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论争之所以难有结果,在于它们虽体系相异、起点对立,却都出自同一个错误的理论支点:以人本质解释美本质。它们只看到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没看到审美还是早期人类与现代人类的区别。从完整的事实出发,可知:审美发生及审美本质所依赖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实践、自由、理想等等人的一般本质,而是人的智能水平,即完全抽象思维能力。这才是美学研究正确的理论支点。
; 中国当代美学处于困境而难以解脱的重要表现是:各个学派都能指出其它学派存在的缺陷并做出有力的责难,但对于自己受责难的地方则辩护无力,修正无方,难以有根本的改观。这意味着各方都存有致命的缺陷,不能成为完整、可靠的学说。而且,同迄今为止世界美学理论发展的情形大致一样,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各个理论体系虽对美本质等基本问题做出了回答,并在某一点上似乎是合理的,但对复杂具体审美现象的解释仍是顾此失彼,不能一以贯之。说明其理论思想是有问题的、难以成立的。在现有水平和行进方向上,再怎样长久地争论下去,也不会取得建设性的成就。要使美学研究摆脱困境、有所进展,就要透过表面的繁杂头绪,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要害之所在。
; 纵观目前中国当代美学界以新一代美学家为代表的各主要学派间的论争,可以发现,各学派尽管在体系、学说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却都认同“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的看法。; 以人本质为整个美学理论的支点。这是中国当代美学最大的误区,也是它走入困境的起点。
; 1 中国当代美学论争的实质:逻辑起点不同而理论支点相同
; 当前论争中的各主要学派为了澄清自己的理论内容,证明自己学说的正确性,往往首先确定学说体系的逻辑起点,并把它当作理论阐释的“元点”。由此形成各学派之间的根本之争。但其实,这些逻辑起点还不是其理论体系的最根本之处。在此之前,还有一个更具根本性的理论支撑点,即关于如何寻求美本质或审美本质的一般看法或方法。只是在这种理论支点的基础之上,才沿不同方向形成了不同的逻辑起点。 中国大学排名
; 中国当代美学现有理论支点的形成,主要是实践美学的杰作。实践美学针对着纯客观论的观点,对审美现象加以辨析,认为:美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美必定与人有关。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实践美学进行了一系列貌似合理、实则大有问题的推导:既然美必定与人有关,显然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有关;美的本质是看不见的,人的本质则可以看见;于是,可以用人的本质来说明美的本质;最终直接地得出了“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的看法。从而由可靠的、以事实为根据的着眼点,采用无事实根据的逻辑推论方法,沿着不可靠的方向建立起错误的理论支点。
; 这样的理论支点一旦建立,美学研究便变了味道并大大简单化了:人们“只要问一个问题就行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成为人?或者说,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获得了‘人的本质’?”; 以此为开端,中国当代美学中,美学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人学问题。“人本身成为美学的最大课题”。; 各个学派纷纷在人学问题上极力发挥、充分展开,形成各不相同的人学观点。其争来争去,不过是在争论怎样认识人的本质。也正是出自对人本质的认识各不相同,才分别建立起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在美学上形成了不同学派间的对立。
实践美学认为:使人成之为人并获得人的本质的,是劳动、实践。也是劳动、实践使自然事物获得了美本质。劳动、实践的结果是造成自由,所以人的本质是自由,美的本质也是自由。因而劳动、实践是其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
; 后实践美学接着实践美学的思路继续引申,并且吸收了现代西方生存及生命。其中,超越美学的思路是:既然人的本质是自由,就要对自由的特性做出界定。自由的特性是超越,美的本质也即超越。说:劳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只是区别于动物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即现实的人。而“人的最高本质是人的无限性,即追求自由的超越性。”从而“以生存为美学的逻辑起点,由生存的超越性推演出审美的超越本质。”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