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容提要】 同样都是“主流哲学”,斯多亚派(2)

2014-02-19 01:32
导读:不过,正如朗格指出的:“苏格拉底对于斯多亚哲学的重要性一般被人们所公认,但是从未被详细研究过。”(12)朗格对此中原因的分析是,一般来说人们

  不过,正如朗格指出的:“苏格拉底对于斯多亚哲学的重要性一般被人们所公认,但是从未被详细研究过。”(12)朗格对此中原因的分析是,一般来说人们认为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专利品,而早期斯多亚哲学对柏拉图是敌对的。斯多亚哲学能够绕过柏拉图,得出自己的“原原本本的”苏格拉底诠释吗?“绕回到原点”当然是一种理想,其实任何“原点”都已经是经过诠释的了。不采纳柏拉图的诠释,就只有采纳色诺芬的或者犬儒的。芝诺采取的正是犬儒派的苏格拉底。那么,犬儒传统与柏拉图传统的苏格拉底解读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最为明显的不同是他们眼中的“哲学”是不一样的。犬儒派根本不承认自然哲学和认识论哲学,他们只承认伦理学。而这被视为苏格拉底的道统:苏格拉底的“第二次启航”正是因为领悟到必须放弃自然哲学和认识论——一个超出了我们人的能力,一个对我们人的真正利益没有帮助。塞克斯都·恩披里克说:

  根据其大多数朋友所言,苏格拉底只承认有伦理学部门;因为色诺芬在其《苏格拉底回忆录》中明确地写到:“他因物理学超出我们的认识能力之外而拒绝它,并且因伦理学的对象与人相关而完全献身于此。”(13)

  事实上,犬儒派的伦理学对于“自然”是充满敌意的。斯多亚派伦理学的基本价值分类体系把自然发生的一切都划归为“无所谓的”(indifferent)即无所谓好坏的、中性的,在这样的“价值分类学”中,难道不能觉察出犬儒派对对象世界的蔑视和敌意?

  对于外部世界的态度在更深处涉及柏拉图类型的哲学与犬儒派类型的哲学的根本性分歧:柏拉图哲学是一种以政治哲学为核心的哲学。追根寻源,柏拉图最为关切的问题首先是这位青年贵族投身政治时所遇到的政治伦理学问题——智术师鼓吹的非道德主义的严重威胁(参看“第七封书信”、《高尔吉亚》和《理想国》)。他一生的工作,包括他的纯粹哲学理论,都是要回答—反驳这种虚无主义对于政治的威胁。但是,芝诺所为之震撼和叹服的“苏格拉底”——犬儒眼中的苏格拉底,却本质上不是政治哲学的,而是治疗性哲学的。对于治疗哲学,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政治上的作恶者(agent)邪恶欲望的膨胀和克制,而是如何克制受害者(passion)受到邪恶伤害时的“过激反应”。一个是一阶性的问题,一个是二阶性的问题;它们虽然同是哲学,却是完全不同的哲学。

  再有,与此相关的是,在对待道德问题所采取的心理学解释上,苏格拉底采取了一元论的解释,他只承认人有理性的方面,不承认人有非理性的部分,因为他把“非理性”欲望和激情都分析为理论理性上的认知错误;相反,柏拉图却承认心理中的非理性部分,主张一种理性、激情和欲望分立的“三元论”的心理学。斯多亚哲学在此传承并大力张扬苏格拉底的强“唯识论”,而不取柏拉图。

  二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芝诺最初拜入的是小苏格拉底派的犬儒派门下,这还不能就说他已经在公开有意识地与“大苏格拉底派”的柏拉图争夺苏格拉底的道统。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很狭隘的人,他没有门户之见。他不仅也去另外一个“小苏格拉底学派”麦加拉学派学逻辑,甚至还去柏拉图的“学园”中跟当时的学园领袖、“老学园派”三杰之一的波莱谟(Polemo)学习。可想而知,这会引起师门不安,史书曾经记载犬儒派老师克拉特斯去麦加拉学派“抓逃徒”。而且芝诺在“廊下”的亲密同道们也未必能够理解他的做法。波莱谟在教授自然哲学中,断言自然中的某些东西比如健康和财富虽然不是“好的”(善的),但是也是“可取的”,而不是完全“中性的、无所谓的”。芝诺居然接受了这些“让步”。芝诺老战友阿里斯顿(Aristo)感到气愤。认为他背叛了苏格拉底道统,投入到“别子为宗”的柏拉图阵营中。

  但是,柏拉图派一方也并不领情,他们并没有开门纳降的欢迎意思。

  当时的“柏拉图老学园派”正在有声有色地展开一个大型科研课题,即“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所谓“unwritten teachings”,据说来自晚年柏拉图密不宣人的口传教义——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奥秘”从而“道统”的味道?)。据学者考证,其主要宗旨就是结合毕达哥拉斯的数论而阐发宇宙创造学说之自然哲学。指导这一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是拉开存在大序的等级。比如,在“相”(理型)的上面再设立一个“不可言说的太一”,在宇宙的背后再设立“一”与“不定之二”,然后再派生出各种“数”;这些数又产生万物,并构成感性现象质素“背后”的本质。(14)

  然而,芝诺所主张的“斯多亚派的自然哲学”与此思路正好相反,它不是拉开本质与现象的距离,形成“二元论”或“多元层级论”,而是主张一种本质即现象、神即自然、逻格斯内在于质料之中的一元论。断然肯定现象界,肯定宇宙本身就是神性的。这种贬低神—人距离、压缩凡—圣张力的新自然哲学引起了柏拉图学园派的地震般的反弹(我们不妨想想现代基督教神学家对于儒家的“内在超越”式的“宗教”的狐疑和抵触)。事实上,柏拉图学园甚至整体停下了“存在等级和宇宙创化过程”的学园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工程,暂缓结项,全力以赴来反驳这个“异端”。这一停就停了几乎两百年,直到后来罗马的“中期柏拉图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才重新拾起线索,再次铺陈该课题的研究。看来古代人不像今人那么浮躁,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把问题搞清楚。

  在学园派的思想家中率先投入反击“斯多亚派异端”的,是芝诺的同学阿尔凯西劳斯。他曾经与芝诺一起师从波莱谟。他奋起反击老同学芝诺的时候,也甚得波莱谟等学园前辈的嘉许。要知道这样的嘉许不容易,因为阿尔凯西劳斯发起了一次重大的“哲学转向”,把整个学园派转到了怀疑论方向上去了,然而老学园派却是典型的独断论的。由此转向开始,整个柏拉图学园派由“老学园”阶段进入所谓“新学园”阶段。

  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道统之争”:谁真正懂得柏拉图的道统是什么?是独断论的还是怀疑论的?而这样的争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还是在争论如何解读苏格拉底道统的问题,因为对于学园派来说,“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阿尔凯西劳斯以及后来的新学园派优秀领袖卡尔尼亚德认为自己对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怀疑论理解,才是得了他们的道统,柏拉图只写“苏格拉底对话录”,而不写“哲学全书”;对话录没有一篇当真给出了终极答案,相反我们听到过“最大的智慧就是自知无知”的夫子自道。故而后人对柏拉图思想的各种独断论式的理解,包括积极建立“柏拉图相论体系”的老学园派,乃是从根本上就误解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奥秘。传承了苏式最大智慧的新学园派哲学家们于是在希腊化罗马开出了与斯多亚派并列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怀疑论。由此看来,在公认为晚期希腊时期出现的三大新哲学派别——斯多亚派、伊壁鸠鲁派、怀疑论——中,至少有两派是通过自认为传承了苏格拉底道统而出现的。

上一篇:;;;;笔者有一个观点在拙著《问人性》书中已有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