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最为严重的一个后果是,由于把维也纳学派的思想与《逻辑哲学论》紧密地联系起来,因而,人们对《逻辑哲学论》的负面评价也就转嫁到了对维也纳学派哲学的真正理解;同时,随着分析哲学内部的发展,维也纳学派的观点逐渐为牛津日常语言哲学和美国逻辑实用主义所取代,而《逻辑哲学论》的真正价值却逐渐为人们所淡漠,甚至出现了以《哲学研究》的思想去解释《逻辑哲学论》的所谓“新维特根斯坦学派”。所有这些都表明,任何试图把维也纳学派的思想与《逻辑哲学论》紧密地联系起来的做法,对其中任何一方都只能带来损害:因为他们在哲学旨趣上是完全不同的。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维也纳学派从维特根斯坦那里受到的影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巨大,在某种程度上,《逻辑哲学论》中的(至少)某些观点被维也纳学派“合理地应用于”解释他们自己的哲学主张,但同时,他们却抛弃了其中对维特根斯坦来说最为重要的内容。另一方面,维也纳学派哲学本身也由于其与《逻辑哲学论》的紧密关系而遭到了误解和责难,这些都在维也纳学派的历史上留下了令人遗憾的纪录。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界出现了一种重新评价维也纳学派以及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倾向。在《科学的世界概念:维也纳学派》即将发表80周年的时候,还原80年前发生的真实历史,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和《逻辑哲学论》的价值,就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英)艾耶尔. 维也纳学派[A]// (英)艾耶尔. 哲学中的变革[M].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2] (奥)哈勒. 新实证主义[M]. 韩林合译,商务印书馆,1998.
[3] (奥)Friedrich Stadler, The Vienna Circle, Studies of the Origins,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of Logical Empiricism,[M] Wien and New York: Springer, 2001.
[4] (奥)卡尔纳普. 卡尔纳普思想自述[M]. 陈晓山、涂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5] (奥)费格尔和布隆贝格:“英译者绪言”,载(奥)石里克. 普通认识论[M]. 李步楼译,商务印书馆,2005.
[6] (英) Ludwig Wittgenstein und Der Wiener Kreis[M]. shorthand notes recorded by Friedrich Waismann, ed. B. F. McGuinness, Oxford: Blackwell, 1967.
[7] (英)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M]. 陈启伟译,《维特根斯坦全集》第1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8] (英)艾耶尔. 维特根斯坦[M]. 陈永实、许毅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9] (奥)卡尔纳普等. 科学的世界概念:维也纳学派[M]. 载陈启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①] 相关的类似说法广泛地见于其他作者的著作,如(奥)克拉夫特. 维也纳学派[M]. 商务印书馆,1998.
[②] 韩林合把它译为“第一个维也纳学圈”,我认为,“学圈”的说法过于学究,且含义不清。我还是循因惯例,采用“维也纳小组”的译法.
[③] 该书被收入由Suhrkamp出版社1969年出版的八卷本《维特根斯坦著作集》中。中文版被收入由涂纪亮主编的12卷本《维特根斯坦全集》第2卷中,黄裕生、郭大为译,2001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④] 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属于个人心理上的,这就是维特根斯坦需要一种对他的个人崇拜的氛围。石里克反复请求与他会面,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的自负心理;而维也纳小组的主要成员向他请教问题,这更是他作为思想权威的重要标志。因为他知道维也纳小组中的某些成员(如纽拉特)对他的思想持批判态度,所以他坚持不参加小组的正式讨论,而只与小组的个别人交流。这也反映了他更愿意做思想领袖而不愿意接受批判的心态。
[⑤] 如果石里克不是在1936年突然遇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与维特根斯坦的关系也不会保持终身的。
[⑥] 这主要是因为纽拉特是维也纳小组中对他的思想最为激烈的反对者。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