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 李博:《汉语中的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7页。
3.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25页。
4.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15页。
5.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98页。
6. 北大哲学系外哲史教研室编:《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7页。
7. R.McKeon edited : The Basic Works of Aristotle, New York: Random House1941, 1010a12-14
8.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不变”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事实上,同一条河流的河岸在枯水期或洪水期,或在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下,也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局部河岸改道,但在我们称呼一条河流,如“黄河”、“长江”时,这些因素常常可以略去不计。此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人们也可以用不同的名称去指涉同一条河流,但不同的名称并没有改变问题的实质,即这条河始终是这条河,就像一个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名字,但却无法完全改变自己的身体一样。
9. 如果我们这里提到的“人”是复数,那么他们可能无数次地踏进同一条河流的推测是不言自明的;如果是单数,即指某一个具体的人,那么他只能在他的生命长度允许的范围之内,多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无数次”只具有夸张的、修辞学上的意义。
10. 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8页。
11.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8页。
12. “科学”(science)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在广义的使用方式中,德国人甚至经常把哲学也称为“科学”(Wissenschaft),但我们这里的使用乃是狭义上的使用,即指一切实证科学。
13.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1页。《易.系辞上》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此说也有类似的、划分领域的倾向。尽管这样的划分是很不充分的,但古代人有这样的意识也是难能可贵的。
14. 参阅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6页。
15. 维特根斯坦更强调逻辑的先天性或必然性。他这样写道:“逻辑中没有偶然的东西。”“逻辑之外一切都是偶然的。”参阅《逻辑哲学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2、90页。
16.《论语.颜渊》
17.《论语.雍也》
18.《论语.学而》
19. 这当然不等于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家那里就出现了明确的“反本质主义”的口号,而是指“反本质主义”的思维倾向已经在某些古代哲学家那里体现出来。如孔子的学生问什么是“仁”,孔子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不同的,这表明,他努力使“仁”这一重要的观念不被本质化,不被限制在某种僵硬的知识状态中。遗憾的是,哲学界对孔子这方面的重要贡献却缺乏应有的研究。
20. 在当代中国哲学家中,冯友兰先生由于受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比较重视逻辑学,然而,就连他对自己的哲学观点的叙述也不是处处符合逻辑规则的。他在《新原人》一书中写道:“就大同方面看,人所可能有底境界,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参见冯友兰:《贞元六书》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54页。显然,这四个境界的划分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难道自然境界、功利境界不同时也是道德境界吗?难道天地境界不也蕴含着道德境界的维度吗?当代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指责某些现象是“不道德的”,其实,“不道德的”这个习惯性的用词根本不符合逻辑。应该说,所有的现象都是符合道德的,全部问题在于,它们究竟是符合利己主义的道德、利他主义的道德,还是其他的道德。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21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3. 本文可能遭遇到如下的批评:你指责别人以西方哲学作为参照系来怀疑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但你自己在谈论如何提升中国哲学的水平时,不也常常以西方哲学作为参照系吗?笔者的回应是:也许是这样,但区别在于,我们主要是从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所应该具备的合理的形式(学术规范、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叙述方法)上来肯定西方哲学已经做出的贡献,而并不主张在内容上照搬西方哲学家对哲学概念的理解。事实上,在我们看来,惟有从当代中国哲学学科应有的形式出发来探讨其合法性问题时,这个问题才可能获得其实质性的意义,否则,我们就是在无聊的语言游戏中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