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人的发展:马克思的视角和方法(2)

2014-11-25 02:57
导读:三是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指人类个体的独特性。马克思讲人的个性的发展,其实质是指“个人的发展”。在马克思的论著中,凡讲到人的发展的

三是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指人类个体的独特性。马克思讲人的个性的发展,其实质是指“个人的发展”。在马克思的论著中,凡讲到人的发展的地方,大都是指“个人的发展”。因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P83)当然,他所讲的个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社会中的个人”;他讲“个人的发展”,是个人作为类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个体存在物的发展,而且是“每一个人”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发展。认识这一点很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在谈论人和人的发展时,主要是作为群体的人,而不是作为个体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的“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一直是两个独立的命题。尽管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决定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但由此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好像只有“杰出人物”才是“个人”,人民群众就不是一个个“个人”。事实上,历史上的“大人物”是“个人”,一切普通的、平凡的人也是“个人”,他们和任何“大人物”一样,也需要发展。社会“每个人”的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而且,马克思讲个人的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包括了个人全面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所谓全面的,指个体肉体和心理的完善;所谓自由的,是指“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1](P55)即独立性、自主性、自觉性。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只有独立才能自主,只有自主才能自由。而自主性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对自己活动能力的控制上。“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3](P202)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的发展不仅是全面的、自由的,而且应该是和谐的。可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状态下,少数人的发展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发展为代价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才能做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4](P189)
人的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的个性充分发展,归根到底一句话,即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涵义,也是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上一世纪末,意大利社会民主党人致信恩格斯,请他为即将出版的《新》周刊写一个题词,以表示未来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恩格斯回信道:“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P189)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者一直为之奋斗,以后的马克思主义者还将继续为之奋斗。

马克思不仅阐明了人的发展的远大理想,同时指明了人的发展的现实途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之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1](P40)从现有的即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来认识人、解决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潮及假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19世纪40年代,即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际,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像瘟疫一样在欧洲流行。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希望通过道德的“净化”,人的“良心”的发现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可是,由于离开了阶级对立状况下的现实条件,结果只能是空想。本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宣称要让阶级的利益服从全人类的利益,建设“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结果把社会主义的前苏联搞得不成样子。根本问题也在于离开了当代国际局势和前苏联的现实条件。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今天,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人类正由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人类在人的发展上共同点越来越多。如:资源能源问题、地球环境问题、制止核战争问题,等等。可是,各个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不一样,西方世界与中国不一样。当西方国家已经走向“后工业社会”的时候,我们国家的许多地区还正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这样,在人的发展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就必然不一样。诚然,我们今天在人的发展上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质量问题,深化改革中工人、农民的发展问题,青少年的问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潜能发挥问题,以及民主、法制问题等等。所有这些,我们只能从当代中国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而不能从空洞的理想出发,不能听信于别人说三道四就乱了方寸 ,以至把西方人的做法生搬硬套到中国来。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更是有害的。就连西方学者也意识到,生搬硬套以欧美为中心的人权观,只能导致“异化的人权”。
上一篇:论实践的主体超越性——社会个体生成论的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