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精神与世界的叙事秩序 ——与德里达一道解(2)

2015-01-01 01:40
导读:如果我们听从现象学的“朝向实事本身!”的命令,那么我们也许必须要承认:在今天这样一个正在全球化着的“世代”(),我们处身其中的世界早已既


如果我们听从现象学的“朝向实事本身!”的命令,那么我们也许必须要承认:在今天这样一个正在全球化着的“世代”(),我们处身其中的世界早已既非纯粹的汉语世界,也非纯粹的西方世界,而是一个中、西等各种文化于其中相激相荡、氤蕴化生的世界,是一个正在生成之中的新世界。无疑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事件(Ereignis)之一。若如此,当我们今天谈论“现象学与世界”时,就应当以现象学的目光来朝向这个正在发生的世界或这个世界的世界-性的发生本身。但这于的笔者来说还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因此我将把我的问题作一先行限定:下面以“世界”一词所道说的既不是源初意义中的汉语世界,也不是当下正在发生中的这个新世界,而是这个发生着的新世界中的冲突各方的一方:作为world(die Welt、le monde)的“西方世界”(但这也仅是一个概括性的因而充满歧义的说法)。而且即便是这个世界,我也不准备直接考察它本身,而是希望通过对海德格尔前期关于“精神与世界”的思考的考察,以为将来能真正以现象学的名义朝向当下这个正在发生的实存世界做一准备。需先行指出,下文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德里达的《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这也是本文副标题的含义所在。



二、“世界总是精神的世界”



那么在西方的语境中,世界(world、die Welt或le monde)又意味着什么?正如在汉语里“世界”首先是一个宗教(佛教)概念一样,西语的world(Welt, monde)首先也是一个宗教的或形而上学的或形而上学的-神学概念。一如德里达在其《知识与信仰》中所明确写的:“‘世界’(le monde)这个词的基督教历史,已经让我们有所戒备;世界,既不是天地(l’univers),也不是宇宙(le cosmos)和大地(la terre)”。[8]海德格尔在它的《形而上学导论》中也明确地说:“世界指的是什么?世界总是精神的(geistige)世界”。[9]更往上溯,黑格尔的“世界”是他的绝对精神实现自身的场所或一个阶段,而在康德那里,“世界”更是与“上帝”、“灵魂”并列为形而上学的三个基本理念。但无论是基督教意义上的世界,还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世界,我们都可以将之称为“精神性的世界”——因为,“精神”(spirit, Geist或esprit)在西方的思想史上,正既可以是基督教意义上的精神(圣灵),也可以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精神。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神学已经与形而上学合流为形而上学-神学或存在-神学,所以我们甚至不妨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精神总已经是基督教-形而上学的精神。当然海德格尔这里所说的精神究竟是何种意义上的精神,还需进一步讨论。因为海德格尔对于精神一词的使用前后并不一致。但关于这一点,此处暂不讨论。这里不妨先行做一结论:无论这个精神是何种意义上的精神(比如柏拉图—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精神,基督教-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精神,抑或柏拉图-基督教意义上的精神,又抑或,特拉克尔诗歌中所呼吁的非传统基督教-形而上学的精神),总之且毕竟,世界总是精神的世界了,总已具有精神之维了。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精神,世界的主体和实体,自然的真理。古希腊哲学在经历最初的所谓“自然”哲学后,终于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精神”(理念、灵魂、神)哲学那里达到顶峰;整个西方古典哲学所追求的“本原”最终演变为“绝对精神”,传统哲学的最后一个形态也因此被命名为“精神现象学”,这绝非偶然。因此,对世界的思考,乃至对传统哲学之“世界观”的解构,必然要一道思考或解构精神。这是来自事情本身的命令:只有在精神“与”世界的这个“与”中,世界之为世界才能显现。但是就我们所要讨论的海德格尔而言,情况却似乎有点复杂。因为精神在海德格尔思想的前期(尤其是在《存在与时间》中)似乎并没有成为他的主导词。不仅没有,反而是他要小心避免的一个传统形而上学词汇。但是正是在这“避免”本身中已经蕴涵了海德格尔的“精神”之思。
上一篇:略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与生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