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综合和分析概念(10)
2015-01-02 01:36
导读:[12] 康蒲·斯密著,韦卓民译,《〈纯粹理性批判〉解义》,华中大学出版社,2000,第79-80页。 [13] 同上书,第209-219页。 [14] Immanuel Kant, Immanuel Kants Werke
[12] 康蒲·斯密著,韦卓民译,《〈纯粹理性批判〉解义》,华中大学出版社,2000,第79-80页。
[13] 同上书,第209-219页。
[14] Immanuel Kant, Immanuel Kants Werke , Bd.8,Hrsg. vonErnst Cassirer,Berlin,1912-22, S.451-452.
[15] Immanuel Kant, Immanuel Kants Werke , Bd.4,Hrsg. vonErnst Cassirer,Berlin,1912-22, Prolegomena,§5.
[16] 同上书, Prolegomena,§4。
[17] 同上。
[18] 同上书,Prolegomena,§5。
[19] Vaihinger, Kommentar zu Kants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Bd.1, Stuttgart /Berlin/Leipzig,1881-92, S.391.
[20] Martin Heidegger, 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 Frankfurt am Main,1991, S.163.
[21] 因此在反对理性心所歪曲的笛卡尔命题中,康德恰恰成为忠实的笛卡尔主义者。
[22] Immanuel Kant, Immanuel Kants Werke , Bd.4,Hrsg. vonErnst Cassirer,Berlin,1912-22, Prolegomena,§46n.
[23] 必须强调指出,康德关于存在论自我和认识论自我,即被原初感知着的自我和行使着认识综合行动的自我论证的“循环”,原始被感知的自我只有在综合行动中被感知,而综合行动又必须以被感知的自我为最后基础,但两者并未因此而相等,一种意义的“距离”总存在着两者之间。在这种解释学的循环中,康德的自我学说表现出十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24] 康德在信中认为表象和对象何以具有“一致性”是“形而上学的秘密”,而且这最终只对于“纯粹理性概念”而言。(Kant,“An Markus Herz”,in Immanuel Kants Werke,Bd.9,S.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