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综合和分析概念(4)
2015-01-02 01:36
导读:分析因而也不再是现成的判断形式,它同样是知性的认识行动,只不过和综合行动不同的是,它是为普遍逻辑所考察的逻辑行动。分析过程是从对象到概念
分析因而也不再是现成的判断形式,它同样是知性的认识行动,只不过和综合行动不同的是,它是为普遍逻辑所考察的逻辑行动。分析过程是从对象到概念的形式,即一般性的过程,它具体包括着比较、反思、抽象的阶段,在这里不做进一步考察。
无论是经验概念还是纯粹概念都是知性的产物,知性是一种“绝对的统一体”,概念则是知性的统一性的机能,所谓机能,即是行动中发生作用的统一性(A67-68/B92-93)。分析行动把不同的表象带入一个共同表象之下是知性的自发性作用的结果,分析行动指向着共同概念(统一),共同概念的统一规定着分析过程。分析和分析的统一没有象综合和综合的统一之间的区别那么严格,但是问题是范畴能像经验概念一样分析地产生吗?
什么是范畴?也就是问,什么是综合的统一?康德将范畴解释为知性的统一的机能,这一描叙和他对判断的解释是一致的(A67/B92、比较A68/B93),范畴的种类和形式完全与判断相同。但是康德始终拒绝为范畴下一个定义,下一个名义的的定义“没有必要”,而下实在的定义则是“不可能的”(A241/B300)。因为名义上的分析定义只是“同义反复”,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不同于经验概念,如果给先天范畴一个定义,定义是一个判断,而判断要求使用范畴,所以被定义项恰恰是定义的前提,这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是“循环论证”(A245)。此外,所谓实在的定义则为综合的结果而不是前提。综合的问题要优先于实在定义,“因而如果范畴没有感性直观的条件,并由此而包含有综合,它就不会与任何对象相关,因之它不能定义任何对象,也因之它自身不会具有客观概念的任何有效性。”(A245)。范畴的客观有效性在于它对于直观的对象有着必然的应用,这种客观有效性决不仅仅局限于纯粹直观或其纯粹杂多,纯粹直观本身也只有通过经验性的直观才能获得对象,只有纯粹直观而没有经验直观,范畴仍是空的(A156/B195,A239/B298)。范畴和直观综合中的直观,在根本意义上应指感性直观。因此,什么是范畴的问题只能在范畴的经验的应用中“呈现”,也就是说,是一个综合问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范畴是经验机缘中“发现”的,但它与通过经验“产生”的经验概念有根本的不同。范畴不能为分析而产生,它是知性所先天产生的统一的各种形式,如同各种不同的判断形式一样,它的应用完全是综合的。另一方面经验概念在严格意义上不能充当综合的规则,其理由恰如我们所说过的那样,它们完全是“偶然的”(A111)。那么严格来说,范畴和经验概念的差别就是综合的概念统一和分析的概念统一的差别。
经验概念和范畴分别规定着作为认识行动的分析和综合,认识的分析行动和综合行动的差别就首要和本质性地体现为分析的统一和综合的统一之上。而康德反复强调的那个著名公式——综合的统一要先于分析的统一——描述了综合对分析的优先性。
康德举例说,在红颜色的这个例子之中,如果我把红作为一个“共同概念”,也即一般的红时,这个红是从某个具体的红的对象中抽象或分析出来的。在一块红地毯中,一般的红作为“标志”存在于红地毯中,但却是与这块地毯其它“标志”,如形状、花纹、质地等事先“联结”在一起,并表现为直观的对象,它是如下分析行为的基础,“这个地毯是红的”,作为谓词的红概念是分析的统一。但在我把红从红地毯分析地抽象出来前,这个红的表象已经和其它表象联结在一起了,“……因此这个表象必须预先在与其它表象(即使只是可能的表象)的综合统一中被想出来,我才能在它身上想到使它成为共同概念的那种意识的分析的统一”(B133n)。综合的统一因此是分析的统一的“前提”,在分析抽象出某一表象前,这一表象在直观中是与其它表象联结在一起的,这一联结是根据知性的必然规则进行的,也就是范畴的综合的统一。
康蒲·斯密指责说,康德在“导言”中,没有考虑到判断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之“第三种可能性”。但这种指责完全是他想以定义的方式混淆分析和综合判断的区别,并接受逻辑学的分析和综合概念为前提的。[12]但是在“先验逻辑”中他对分析和综合的区别就是普遍逻辑和先验逻辑的区别却作了很好的说明,批评了康德思想中将两者简单相类比的方面,从而捍卫了康德思想中最重要的差别。[13]确实,当在“一切物体都是可分的”的例子中,康德将经验谓词“可分的”的分析统一性等同于整个判断的统一性时,他实际上是把分析统一性和综合统一性暂时混淆了(A68-69/B93-94)。不过当他强调将表象带到概念“之下”和“之上”的区别时,分析的统一和综合的统一的区别又重新确立了起来(A79/B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