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康德的综合和分析概念(7)

2015-01-02 01:36
导读:但是在“先验演绎”第二版中,综合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最突出的当是从想像力综合向知性综合的转变。行使综合的能力不再是想像力,而是知性。从一


  但是在“先验演绎”第二版中,综合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最突出的当是从想像力综合向知性综合的转变。行使综合的能力不再是想像力,而是知性。从一开始起,在命名联结为综合后,康德就称综合为知性行动。他说:“联结是唯一的不能通过客体给予,而是由主体自身完成的表象,因为它是主体自我能动的行动。”(B130)“对于直观来说杂多必定是还是在知性的综合前,并且是以与它无关的方式必须被给予。”(B145)这句话明确使用了“知性的综合”这样的说法,它和第一版中“想像力的综合”明显不同。其必然结果是,第二版演绎中想像力的地位和作用都大大被削弱了。

  首先、想像力的综合不再是唯一的综合行为,存在着知性的综合。知性综合是在想像力的综合,尤其是先验想像力的综合之外提出的全新概念。他区分了两种综合概念,先验想像力的综合和知性的综合:“对感性直观杂多的这种综合是先天可能和必然的,它可以被称为形相的,而不同于在单纯范畴中关于一般直观杂多所想到的,被称为知性联结的综合。”(B151)形相的综合就是先验想像力的综合,而知性的综合是根据范畴的先验统一而进行的综合,是没有想像力作用而在纯粹思想中进行的一般联结。两种综合不是并列的,知性的综合是更为本源的综合。甚至在想像力的综合发生前,它就已经在知性中发生了,先验想像力的综合只是知性综合在直观中“最初”。

  第二,在第二版中想像力不再是感性和知性之外的独立的第三种能力。第一版与此有关的两处说法都被删去了(A94、A115),而第二版中谈到认识能力的地方,严格上都只有知性和感性出现(例如B137、B147、B148等)。即使谈到了想像力,作为自发性,它的本质仍被规定为知性,“知性因而以想像力的先验综合的名义施加综合于被动的主体,综合正是这主体的能力,我们可以合理地说,内感官由此而被激动。”(B153)先验想像力现在只是知性的名称,它不过是“知性对感性的一种作用”(B152)。海德格尔据此断言:“想像力不再是一种自有的能力,它现在仅仅是知性能力的执行机能。”[20]想像力是先天规定感性的自发能力,但是,与其说它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倒不如说它仅是一种较为低级的自发性,它与知性的区别不再是质上的,它们本质上是“同一个自发性”(B162n)。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第三、如果先验想像力的本质被描述为知性,第一版想像力中经验想像力和先验想像力的二元结构就实际上被打破了。不再存在经验的领会综合和先验的领会领会的对立,领会的综合只剩下经验的综合,或者说领会的综合现在仅仅是经验性的综合(B160、B164)。经验想像力的综合和先验想像力的综合的关系,在这里,就直接表现为领会的综合和知性的综合之间的关系。“经验性的领会的综合必然符合于统觉的综合,后者智性地和完全先天地包含在范畴之中。”(B162n)

  从知性角度说,在第二版演绎中综合的统一这一概念仍大量使用,但和第一版中意义事实上是有差别的。在第一版演绎中,综合是想像力的机能,统一是统觉的机能,统觉的综合统一因此准确说来是对想像力综合的统一,而在第二版中,统觉的机能不仅在于统一、而且在于综合,当康德说:“它(知性)的综合无非就是这种行动的统一性”[3](B153)时,他把知性的综合和统一最终等同了起来。

  在第一版演绎中,统觉的同一性在逻辑上优先于统一性,“意识对它自身同一性的本源的和必然的意识,同时就是对一切现象按照概念、即按照那些规则所作综合的一个必然统一的意识……。”(A108)“我们先天意识到我们自己的对所有表象的普遍同一性是所有表象可能性的必然条件……它可以叫作一切杂多之统一性的必然意识。”( A116)所以统一是同一的作用结果,同一是统一的前提。但是这种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是什么呢?它是一个“不变的”和“常住的”(A123),在时间中其数为一的先验主体(A113),但同时也是一个“空的意识”(A346/B404),它是 “没有内容”的“意识的单纯形式”(A382),是一种在先的“逻辑上的同一性”(A363),然后才 “加入到综合中”产生知识(A113),它不是一个“实体”等等。总体上,“同一性”的形式意义要远远大于“实在”意义。
上一篇:在诗与政治间的海德格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