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信息存在的复杂性(8)

2015-01-31 01:04
导读:(6)实有、实在、实得信息的相对性。信源、信道、信宿是相对的。实得信息与实有信息有转化关系,信宿的实得信息经过记忆转变成信宿实有的信息。

(6)实有、实在、实得信息的相对性。信源、信道、信宿是相对的。实得信息与实有信息有转化关系,信宿的实得信息经过记忆转变成信宿实有的信息。如果将信宿看成另一种关系中的信源,则信源中的信息就是由信宿实得信息转化来的实有信息。在复杂系统之间,如人之间,在使用相同的符号系统的前提下(相同的自然语言,人工语言)就可以互为信源信宿关系, 此时将二者关系倒过来双向理解即可。例如,当人向其他人输出信息时它是信源,别人是信宿,当别人输出信息时它成为信宿。实有、实在、实得信息随二者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如果有一个人在其中作为传声筒那么他就是信道。在简单系统中往往只有单向的信息输入关系,不存在互为信源信宿的关系,例如,石头与人之间,石头不可能成为人的信宿,不存在人与石头之间的信息水平的双向的相互作用。

复杂系统中:实有、实在、实得信息关系图示(略)

说明:1、实有信息中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输出成为实在信息,实在信息是实有信息的子集。

2、实在信息中只有一部分可以进入信宿,进入信宿的信息分成二部分,一部分是信宿已经知道的信息,对信宿来说重复的信息,重复信息会有一定效应。另一部分是信宿未知信息,成为信宿的直接实得信息。

3、实得信息是直接实得与间接实得的统一,是客观信息与主观信息的统一,直接实得信息来源于外部信息,间接实得信息来源于信宿主体内部,是信宿主体在一有限时间尺度内被外部信息输入激活、重组、创生的主体内信息,间接实得信息素材来源于主体,但是,经重组的信息内容是新的,是主体原来没有的新信息。间接实得信息是信息创生之源。

4、主体信息系统根据外部输入信息与系统内存储信息的相干程度对存储信息进行激活,重组与创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5、同一实有、实在信息对不同的信宿主体将产生不同的效应,信宿不同,信宿得到的信息就是不同的,信息在此环节具有主观性不确定性。

4、提出信息的实有、实在、实得概念的重要意义

(1)提出认识论信息的实有、实在与实得信息的区别是解决信息理论问题的关键。目前,很多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比较困惑,原因在于没有将简单系统的信息问题与复杂系统的信息问题区别开来,误将简单系统中适用的信息过程理论类比到复杂系统的信息过程中,简单系统中实有信息与实在信息相同也没有信息创生问题,只有信息转换问题。实有、实在与实得信息三个概念的提出弥补了信息理论体系中缺乏核心的基本概念的问题。

(2)实有、实在、实得信息的提出是信息研究从简单系统向复杂系统转变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只承认实在、实得信息二个对象的理论(现在的信息理论)只适用于简单系统。不将实得信息分成直接实得与间接实得(现在的信息理论)只适用于简单系统,一个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区别,首先要看基本概念,如果基本概念有区别,其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必然不同,因而描述对象的理论范式也必然不同,理论的适用范围也必然不同。

(3)区分直接与间接实得信息,解决了信宿实得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使信宿的信息语义歧义和信息创生问题得以解释。在现有的理论中无法解释信息歧义和信息创生问题。由于实得信息在直接与间接实得二方面都具有不确定性以及间接实得信息的创生性. 因此,实得信息的这种复杂性是人们争论得最多也是理解信息问题的最难的部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信宿的信息创生是解决信息问题的核心所在,如不解决信息创生问题信息科学就无法推进,本文对此迈出了一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2.10.50.
[2]邹珊刚等《系统科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87.11.237
[3]魏宏森等《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95.12.301
[4]卢焕忠《系统科学导引》[M]云南出版社,88.12.6
上一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