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鉴泉先生的“人道”思想研究(4)
2015-02-07 03:05
导读:所以刘鉴泉先生在其《人道》中写道:“凡人生观必本于其宇宙观。盖凡言人道者,无非求合于大自然而已。吾华先圣之道不过曰:‘尽人以合天。’天者
所以刘鉴泉先生在其《人道》中写道:“凡人生观必本于其宇宙观。盖凡言人道者,无非求合于大自然而已。吾华先圣之道不过曰:‘尽人以合天。’天者,宇宙之总名也。人在宇宙中,固不能超之,亦不能变之,彼持斗争分别之态以对宇宙者,妄也。”[21]“求合于大自然”,在鉴泉先生的观念中就是求合于宇宙、天人的世界中唯一的“善”,所以在其“性说”中,他不仅反对告子的“生之谓性”、荀子的“性恶论”,也反对世硕、宓子、漆雕子、公孙尼子,再到董仲舒、王充、韩愈、李翱、程朱、戴震、陆世仪、陈澧等各种有关“性说”的偏误,他只认同孟子的“性善论”,因为只有“性善论”遵循了宇宙自然之情的根本法则。[22]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建立在“适者生存”,“以物道概人道”的“进化论”基础之上的西方近代文化就是“持斗争分别之态以对宇宙”的“妄”者。鉴泉先生云:“自由平等之说倡,而人伦孝弟之说弃。”虽然“适者生存”、自由平等之说在人类的进程中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种学说“矫枉过正,因噎废食。自由之极裂其合,平等之极混其序。自由平等之极,欲并纵横之系属而绝之。而生物家等观人物之说,适盛于是。舍人从兽,倡言不耻,标野鸭之放逸,慕蜂蚁之均齐。如其所见,人之自由平等乃不如禽兽远甚矣。”[23]鉴泉先生的意思是,以“适者生存”为基础的西方文化,倡导的是人的生物性、兽性,它违反了“尽人以合天”的自然之道,违反了宇宙万物浑然一体的中合之德。值得注意的是,“实用主义”与告子的“生之谓性”之间有内在联系,它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导致人的兽性,因此,孟子的“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孟子·告子上》)的圣断在这里仍然可以起作用。毫无疑问,这种批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面前,是具有相当的说服力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在这种理论背景下,鉴泉先生提出了自己的“人道”理论:“圣人知宇宙之相续相联,故其言人道曰:‘上事天地父母而下传子孙’,全其所得于天地父母之性命,而与天地父母同其久大,是为大孝。此即人生之目的意义。”[24]这段表述指出了人生的目的实际上可以化解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事天地父母”,第二个层面是“下传子孙”。鉴泉先生的这一重要的,来源于《曾子》记载孔子的有关论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说的是“上事天地父母”,“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说的是“下传子孙”。所以《曾子》云:“君子一孝一弟,可知终矣。”“知终”,就是说的人生目的。《曾子》又云:“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由此可知,在《曾子》中,“孝”实际上是一种宇宙观、天人观,是人的自然情感的泛化,是“塞于天地,衡于四海”的一种宗教精神:“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乎身,敢不敬乎?”这与《孝经》“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的超越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鉴泉先生的“孝道”思想注重儒家与道家的融合:“《易》曰:‘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吾华先圣之观宇宙,不于现象之外更求本体,盖知更求之徒劳而不可得也。故曰‘道法自然’。自然者,有二象焉,纵之宙则生生不已,横之宇则万物一体。夫弥异宙者,变也;弥异宇者,异也。变之中有不变焉,故不已,异之中有不异焉,故一体。不一者,相续也。道家之言循环,精于是矣。一体者,相联也,佛家之言因缘,精于是矣。其在《周易》以‘咸’、‘恒’为首曰:‘咸,感也。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恒,久也。观其所久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咸,宇也;恒,宙也。庄周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知其使。’”“故圣人之言造诣曰:‘久与大。’《易传》曰:‘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大根于久,惟久乃大。’《中庸》曰:‘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易传》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地化成。’……皆言久大也。”[25]鉴泉先生的意思是,久,就是“下传子孙后代”,大,就是“上事天地父母”,“纵之宙则生生不已,横之宇则万物一体”。“大根于久,惟久乃大”,“上事天地父母”是以“下传子孙后代”为基础的,只有子孙万代不息不辍,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才能真正做到“博厚悠久高明”。这就是鉴泉先生效法自然、宇宙,天道人道一以贯之的人道精神。从宇宙天地的广阔视野来把握“孝”的精神,是刘鉴泉先生“人道”的最大特色,他从根本上抓住了《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夫仁者,仁此者也;义者,宣此者也;忠者,中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礼者,体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26]的表述中所显发出来的宇宙精神,天人群己一以贯之,既继承了“吾华先圣”的思想,也回应了“鲁变齐楚华变夷”的颠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