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神仙传》神学位格的现象学分析(4)
2015-07-29 01:19
导读:对于容成公,《神仙传》只有一句话:“容成公,行玄素之道,延寿无极。”对比之下,《列仙传》的容成公虽也简单,但显得要具体得多:“容成公者,
对于容成公,《神仙传》只有一句话:“容成公,行玄素之道,延寿无极。”对比之下,《列仙传》的容成公虽也简单,但显得要具体得多:“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白发更黑,齿落更生。事与老子同,亦云老子师也”。[⑨]按常理讲,《神仙传》作为后起的著述,应比《列仙传》更具体才合理。[⑩]但让人惊讶的是,事实刚好相反。在“知道”《列仙传》的容成公条的情况下,葛洪断然舍去了诸如“黄帝师”、“见于周穆王”、“白发更黑,齿落更生。事与老子同,亦云老子师也”等“记载”。为什么?这些被删去的规定固然使容成公的“神仙形象”更具体丰满,但对于容成公的神学位格来说,所谓“黄帝师”、“老子师”、“见于周穆王”之类的规定,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增加。作为一个神仙信仰的“神学位格”,容成公本质上只是:行玄素之道,延寿无极。如此而已矣。其余的派生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均是“干扰信息”。
然而,葛洪并不一般地排斥对神仙作更加具体生动的描述,而且其《神仙传》中也确实有很多并不亚于《列仙传》的类似“记载”。但他对“容成公”为何如此苛刻?《内篇·微旨》说:“又患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长,知玄素之术者,则曰唯房中之术,可以度世矣······学道之不成就,由乎偏枯之若此也”;“或曰:‘闻房中之事,能尽其道者,可单行致神仙,并可以移灾解罪,转祸为福,居官高迁,商贾倍利,信乎?’抱朴子曰:‘此皆巫书妖妄过差之言······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其理自有极,安能致神仙而却祸致福乎?’”[11]从根本上讲,这便是葛洪对容成公“苛刻”的神学原因。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容成公”是谁?若就道教的神学视域上看,无论历史上是否确有一个叫容成公的人,“容成公”都不是“人”,因而也不是任何专用“人名”。“容成公”是一个神-仙。作为对这个神仙的命名,“容成公”实质上始终是神仙信仰本身的签名,就是说始终是在神仙信仰本身之中被给予的。不仅如此。在葛洪的《神仙传》中,“容成公”进而更是道教的“神学-信仰”的签名。而作为这样的神学位格或“神学人”(theologicalperson),“容成公”这个仙名不管附加得有多少看起来很“实在”的历史记载,然它作为神学信仰的直接签名,本质上与象“黄帝师”、“老子师”、“见于周穆王”之类的东西无关。换句话说,作为神仙信仰的神学签名,容成公之成其为容成公,意味着而且仅仅意味着:房中术。而在葛洪的神学信仰体系中,房中术固然也是修仙术之一,然却只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的辅助性方术而已。所以,作为神仙传的容成公传,说到底不过是“传”出了容成公赤裸着的神学位格:容成公者,行玄素之道,延寿无极而已矣。
与容成公的情况相反,“彭祖”条《列仙传》粗略,而《神仙传》则要周详得多。即便就《神仙传》自己的八十多传相互来比,彭祖传乃整部《神仙传》中最丰富的,甚至花在彭祖条上的“字数”也是全传中最多的。
《列仙传》中的彭祖,除了简单的“生平”介绍之外,其传递出的实质性的“信仰信息”不过是:“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历阳有彭祖室,前世祷请风雨,莫不辄应······云后升仙而去”。[12]在此寥寥数语中,若再括去“八百余岁”、“祷请风雨,莫不辄应”和“升仙而去”这些几乎所有神仙信仰“传”中都禀有的一般性的柔性境域,其相对刚性的信仰性信息便只剩下:“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如果我们问:彭祖是谁?那么,即使我们照单全收《列仙传》的完全没有“道理”可讲的彭祖,作为信仰现-象的彭祖或者说彭祖的“信仰形象”,所给予我们的信仰广度和深度,是非常有限的,更遑论什么“神学位格”了。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神仙传》承继了《列仙传》关于彭祖的“生平”和其全部信仰性信息,还增加了一些“生平事迹”以及更具体的信仰形象之“描述”。[13]然而,《神仙传》中的彭祖远不单单是八十多位神仙中的一个普通角色。他滔滔不绝,谈锋纵横,在众神仙中俨然一个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神学家。在回答一少年得道的采女有关“延年益寿之法”时,彭祖说:“欲举形登天,上补仙官者,当用金丹,此元君太一所服,白日升天也。然此道至大,非君王所为。其次当爱精养神,服饵至药,可以长生,但不能役使鬼神,乘虚飞行耳。不知交接之道,虽服药无益也。采女能养阴阳者也,阴阳之意可推而得,但不思之耳,何足枉问耶······今大宛山中,有青精先生者,传言千岁,色如童子,行步一日三百里,能终岁不食,亦能一日九餐,真可问也。”采女曰:“敢问青精先生所谓何仙人也?”彭祖曰:“得道者耳,非仙人也。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太阶;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则不可识;或隐其身草野之间,面生异骨,体有奇毛,恋好深僻,不交流俗”;“人之受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宜,当至百二十岁,不及此者,皆伤之也。小复晓道,可得二百四十岁;能加之,可至四百八十岁;尽其理者,可以不死,但不成仙人耳”;“天地昼离而夜合,一岁三百六十交,而精气和合者有四,故能生育万物,不知穷极,人能则之,可以长存。次有服气得其道,则邪气不得入,治身之本要也。其余吐纳导引之术,及念体中万神,有含影守形之事,一千七百余条。及四时首向,责己谢过,卧起早晏之法,皆非真道,可以教初学者,以正其心耳”;“爱精养体,服气炼形,万神自守。其不然者,则荣卫枯瘁,万神自逝,非思念所留者也。愚人为道,不务其本,而逐其末,告以至言,又不能信”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