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康德之后的形而上学(5)
2015-11-05 02:24
导读:的存在在反思中表现出来的关系说成是有意识的生活的基本现象。不管如何,这 场争论中双方的意见都是一致的。亨利希的目的是想恢复其意义。因为有
的存在在反思中表现出来的关系说成是有意识的生活的基本现象。不管如何,这
场争论中双方的意见都是一致的。亨利希的目的是想恢复其意义。因为有了这样
一种本体论前提,势必放弃亨利希所说的自然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选择。
亨利希认为,只要不把笛卡儿关于精神和肉体截然对立的语言游戏当回事,
就可以摆脱自然主义问题所面临的压力。对此我不敢苟同。首先应当检验的是,
那些摆脱了笛卡儿语言游戏的人是否有充足的理由把“语言”、“行为”或“肉
体”等“第三类”范畴提高到哲学的高度。用“语言”、“行为”或“肉体”来
“体现”先验意识,并把理性“固定”在社会和历史中,所有这些尝试在历史上
都留下了十分可观的论证潜力。无论是从洪堡,经弗雷格到维特根斯坦,或经狄
尔泰到伽达默尔;还是从皮尔斯,经米德到盖伦,以及从费尔巴哈,经普莱斯纳
到梅洛- 庞蒂,都做出了充分的论证。所有这些尝试都不得落入现象学
人类学的
死胡同。但它们有可能对本体论先见进行一次深刻的修正,如从语用学的角度克
服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因为它在本体论上局限于追问存在者的存在,在认识论
上只关注客观认识的条件,在语义学上仅看重断言命题的真值效果。沿着语用学
这条路,我们可以揭开变得更加复杂的世界的面纱,并彻底抛弃传统的心- 身问
题所必须依靠的前提12. 其次应当考虑到,自然主义问题所面临的压力并不会因
此就彻底消失。对于尽管从先验问题出发,但并不坚持把概念同现象彻底分开的
理论而言,这种压力不过是改头换面了一番而已。它们必须对康德怎样才能同达
尔文达成一致的问题做出答复。在我看来,自马克思以来,现代性的规范内涵显
然只有在唯物主义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确定并保持下来。“自在的自然”和客观自
然并不是一回事。马克思想勾画出理智之人(homo sapiens)的社会文化生活方
式的发生过程,这种生活方式虽然超越了物理对象意义上的自在的自然,但可以
说开始把一部分的客观自然一同考虑进去了。这样一种自然主义不得伴随着文化、
社会和个体的客观主义自我描述。作为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在一切科学
之前我们就具有了进入由符号构成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个体的劳动结果和创造潜
能的内在途径。我从来都不明白,我们在科学中为何总是局限于我们进入自然所
具备的外在途径,人为地把我们同我们的前理论知识分离开来,并从生活世界中
疏离出来;——即使我们能够这样做,(我也感到费解)。
耗子
心理学只能针对耗子才有效。但总的而言,自然主义决不强迫主体从自
然主义的角度进行陌生化的自我描述。主体如果想在他自己的世界里辨认出自我,
根本不必一定要用一种适合于事物的语言的语法或相应的理论语言的语法。
在我看来,语言行为主义也是属于这样一种还原主义的理论结构。从莫里斯
到蒯因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语言理论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其自然主义并不在于语
言分析方法,而在于经验主义本体论的前提。
从意识哲学向语言分析的转型决不是这条路线的先决条件,这不仅表明语言
哲学始于洪堡,符号学始于皮尔斯,而且也说明语义学(弗雷格)和早期逻辑经
验主义科学理论中的语言分析转向具有一种心理主义批判的意义。事实上,分析
唯物主义从未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原因正是在于它是一种形而上学立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我所说的这一立场,在有效范围内普遍坚持用科学手段贯彻一条抽象的纲领。这
样一些想一下子就得出人的客观主义的自我理解的抽象常识依赖的是具有科学主
义背景的信念,认为自然科学(以现代物理学为核心)完全称得上是一切可以接
受的知识的范式和最高权威。尽管如此,它们并不是要从物理学、生物
化学、神
经生理学或社会
生物学角度对众所周知的社会科学事实和历史事实进行还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