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对牟宗3思想的开启
从熊10力到牟宗3的哲学,熊10力作为当代新儒家的“关键性的中心开启性的人物”[35],对牟宗3的哲学思想的是多方面的和10分复杂的。以下分别从3个方面来与描述:
1、从外延真理转到真理
牟宗3师侍熊10力以后,熊老师为他开启了1种慧命,他在熊老师的教训中得知学问是有深度的发展的,具有了1个努力奋斗的方向。熊10力常爱训导学生,对学生说:“你不要以为自己懂了,实则差得运。说到懂,谈何容易。”[36]有时干脆就说:“你不懂,就是懂了也不算。”[37]在泛自由主义风行的北大,学生自视很高,骄傲10足,教师上课,称呼学生,必称Mr.某某,很少敢有老师教训学生的。但是,熊10力先生偏要杀学生的骄气与浮气,动轨训斥学生,声如狮吼,如雷贯耳。学生都怕他,不敢接近。牟宗3却“抱着1种会使自己得到好处的态度”与他相处[38]。因此,熊10力的教训对他是1当头棒喝。他说:
我由此得知学问是有深度的发展的,我有了1个未企及或不能企及须待努力向上企及的前途。我以前没有这感觉,以为都可在我的意识涵盖中,我只是未接触而已,1接触未有不可企及者,我只是在平面的广度的涉猎追逐中。我现在有了1个超越而永待向上企及的前途。这是个深度发展的。[39]
牟宗3所说的这个“深度发展的问题”,就是他所谓的从“外延真理”到“内容真理”的发展。他认为,内在于1个人的生命中的真理就是内容真理。熊10力的真理就在他自己的生命之中,所以是内容真理。他以耶稣的话为例加以说明。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熊先生的生命格范就这样的意思。熊先生的真实生命的呈现是光辉,这光辉便是内容真理。圣人千言万语讲仁,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宋明儒讲心性天命,不过都是要烘托出这内容真理来。依哲学,牟宗3宁愿把内容真理称为“慧命”。牟宗3从熊10力认识了“慧命”的价值,意义,使他从对外延真理的追逐中解放出来,他说:
我由世俗的外在涉猎追逐而得解放,是由于熊先生的教训。这里开启了1种慧命。这慧命就是耶稣所说的“我就是生命”之生命,“我就是道路”之道路。而中土圣哲,则愿叫慧命。[40]
牟宗3强调这不是上的外在对象,而是要靠人的真实生命的呈现而呈现的,光讲是不行的。[41]在他看来:
1个念哲学的人,若只限于外延真理的领域内,是没有进步的。可是由外延真理转到内容真理,是有很大的困难的,要想转出来,极端不容易,不是凭空便可以转的。学问境界的往前转进,是很难的。假定陷在北大的习气里,你会永远转不出来。[42]
因此,要从外延真理转到内容真理,就须向熊10力先生。他对熊10力有1个很特别的感觉,对他来说,熊氏是1个很突出的生命,这个很突出的生命不仅(如前文所说)浑身充满了原始气,野人气,而同时放射出清气、奇气、秀气、逸气,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由其教训中表现出来,从其教训“你会感到有1种真理在你平常所了解的范围以外,这便是外延真理与内容真理之别。”[43]牟宗3由此感受到:“这种对青年人的态度,是北大所没有的, 熊先生可以作老师,可以讲学问。这种态度可使你研究学问,从某1范围内的学问中突破,突进到另1领域去,从平常所了解的范围内的学问中突进到另1领域去。”[44]是从外延真理突进到内容真理中去,这并不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的、辨解的或分析的、观解的或的言诠上就可以完成的,这是须要以生命的实践来作见证的,只有在生命的实践大流中,才能把真理内化为生命的真实,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境界与生命的智慧之光和美。所以说这是慧命。然而,真理无穷尽,实践无止境。个体之人的自然生命毕竟是有限的,人在尘世中生活,在追求真理的实践过程中,不免同有身与世之俗相斗争相抗衡,这需要不断地把生命提升起来,永求超越向上。对于1个有限的个体生命来说,这是1个充满了希望而又难以企及的目标。1个很明显的可能是,当时的牟宗3似乎并未清楚地意识到其中的矛盾,因此他把这个目标看成是1个超越的永待向上企及的前途。这1矛盾的呈现在哲学是1个大难题。然而,这个大难题的确在牟宗3的哲学中表现出来了。当他面对海德格尔对这1矛盾的揭示与充分展露时,他提出了“智的直觉”的概念以贞定“自由无限心”,从而肯定与坚执人虽有限而可无限的观点,从哲学上解消了这1矛盾。有本有根,龙脉俱在,最初却为熊10力所开启。
在熊10力的教训中,牟宗3找到了努力奋斗的方向,从外延真理转向内容真理。这1转向也预示了牟宗3由逻辑和西方哲学向中国哲学的复归。从牟宗3来看,虽然宗教与哲学中都有丰富的内容真理,但似乎宗教较之于哲学更能表现内容真理。按西方的标准看,中国是没有宗教的。但从中国哲学讲,中国哲学就是1种宗教,它即宗教即哲学,是1种具有无限广度和深度的生命的学问。相对于西方哲学来说,中国哲学虽有不重视自然,缺乏逻辑思辩的工巧,没有构造系统的精密与完备,等等缺陷与不足,然而它以生命为首出,特重实践,讲求实践的形上学,强调宇宙与人生的价值为1,以足够的力度强度,把内容真理表现得丰富多姿,瑰丽无比。在牟宗3看来,中国的哲学家中,能直透中国文化生命的本源,接通中华民族的慧命者,唯熊10力先生1人而已。至少对牟宗3或当代新儒家来说,熊10力是当之无愧的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哲学慧命的接续者与善绍者。牟宗3指出:
熊师之生命实即1有光辉之慧命。当今之世,唯彼1人能直通黄帝尧舜以来之大生命而不隔。此大生命是民族生命与文化生命之合1。他是直顶着民族文化生命之观念方向所开辟的人生宇宙之本源而抒发其义理与情感。他的学问直下是人生的,同时也是宇宙的。这两者原是1下子冲破而不分。只有他那大才与生命之原始,始能如此透顶。[45]
这种生命虽然在平常人看来非常特别,但特别而不特别,其实他是直接通于中国45千年的文化大流,而与历代圣贤相呼应,他的历史文化意识之强无人能比。[46]
牟宗3由师熊10力而师中国哲学,由与熊10力的生命慧命的感通契应而与中国文化的慧命感通契应。熊10力的慧命的光辉召苏了牟宗3对华族慧命的历史意识,文化意识与价值意识。牟宗3认识到:
不能通过历史陈迹而直透华族文化生命之源,不得谓能接通华族之慧命。接不通慧命,不得谓其有本之学,其学亦不能大,不得谓为真实之中国人,其为中国人只是偶寄之习气之存在。其偶寄之习气之存在是中国的,而其意识观念,即其义理之性情1面,则是非中国的。非中国的,中国不受。但他亦不能即是真实之英国人,德国人、或美国人,是则英美德法等亦不受也。此为不能作主之存在,爽缝中之存在,甚至为国际之游魂。不能接通慧命,不能为真实之中国人,吾华族即不能自尽其民族之性而创制建国。1个不能自尽其民族之性而创制建国的民族,是弃才也。不能为真实之中国人,不能创制而建其国,亦不得贸然谓为天下人。或曰:何必为中国人?我直作世界人耳。此言虽大,实则“荡”耳。此是国际游魂,何能谓为世界人?未有割截其根而能大者,只是飘荡耳。[47]
牟宗3的这个认识,对于那些喜欢自称为“世界公民”或“世界人”的人,不知是否会有点醒的作用。但就牟宗3来说,在熊10力先生(包括他的父亲)的点拔下,他只想作1个真实的中国人,1个有本有根的真实的中国人,而不想做1个飘荡无定的国际游魂,不愿意成为弃才,他要成为自己作主的存在,为尽华族之性而创制建国尽到自己的努力,责任和自己的那1份。只有直透华族文化生命的本源,接通华族文化的慧命,无论做人或为学,才能立大本,才能有大成,才能算是上了路。否则,人的生命只会虚脱飘荡,任风卷去。因此,“吾人只在有此内容真理之考验上立根基,始能有肯定、有信念,而不落于虚无主义之深渊”,这“即是豁醒其自己,站住其自己。”[48]牟宗3认为,“慧命不可断,人道不可息。”[49]因此,无论做人或做学问,首要的是必须豁醒与挺立起其历史意识,文化意识与价值意识。然而,“此种蕴蓄不能求之于西方纯逻辑思考之哲学,乃必求之于能开避价值之源之孔孟之教。深入于孔孟成德之教,始可畅通吾人之文化意识。”[50]原因在于“儒家这套学问首先必须有强烈的历史文化意识才能了解。”[51]孔子本人就是历史文化意识极强的1个人。要想了解中国文化,就要从这个地方了解起。这1文化大流传下来,历经曲折而不断。宋明儒继承这个意识而向里收,收到最核心的道德意识上,由此来表现其学问。再往下到明末,历史文化意识表现得最为突出,代表人物就是顾亭林、王船山、黄梨洲、吕晚村诸人。依牟宗3看,到现代能接上顾、黄、王、吕而表现强烈的历史文化意识的是以熊10力为代表的新儒家。熊10力1生最佩服王船山。王船山的历史文化意识也是最强的。熊10力由王船山而上通与承续了夏商周所传下来的文化大流。[52]牟宗3继承熊10力的衣钵,接续了以儒学为主的中国文化的慧命。从这方面看,确实表现了熊10力对牟宗3的极大而深远的影响。
2、从道德实践的进路建立“道德的形上学”
对于熊10力在精神上给牟宗3带来的极大影响,必须作全面深入具体地理解。就是说,熊10力对牟宗3的影响不啻是在精神方向上,他也在哲学内容的深度以及思维的趣向上,深远地影响了牟宗3的哲学思想。
诚如牟宗3所说,熊10力的学问是人生的,同时也是宇宙的,是宇宙人生合1而不分的,这与西方哲学经过康德的批判后,而分判为“从宇宙论说下来”与“从人生说上去”的理路上的两来往不同。熊10力哲学的这1特性是对原始儒家哲学特性的继承与发扬。对原始儒家来说,这两个来往是1下子同时呈现的,既不隔,也不对立,彼此互相通着对方,相互包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1个浑圆的整体,它与西方哲学大异其趣。既不是外在猜测的,像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那样先随意建立宇宙论,这是无根的,也不从认识论上摸索前进,如像经过科学知识的成立,批判哲学的出现,必须通过“如何可能”的追问,以认识论为根据来建立宇宙论,从主体上与之相契应,这对于宇宙人生之本源是不透的。中国儒家哲学却直下是人生的,同时也是宇宙的,本源是1,且同是德性意义、价值意义的。在宇宙论方面说,这本源不是无根的,随意猜测的,而是直接由人的德性实践作见证的。同时,在人生方面说,这德性意义、价值意义的本源是性与天道1时同证,不是受局限而通不出去的。无论从宇宙论说下来,如《中庸》、《易传》,或是从人生说上去,如《孟子》,皆是两面不隔,1透全透,真实无妄的。熊10力哲学的最大特性在此。牟宗3指出:
对于熊师的学问亦当如此观。这只是有“原始生命”“原始灵感”的人,才能如此。这不是知解摸索的事,而是直下证悟感受的事。若说证悟感受是主观的,但在这里,主观的,亦是客观的。这是创造之源,价值之源,人生根底的事,不是知识的事,熊师学问最原始的意义还是在这1点。[53]
从牟宗3的哲学来看,它确乎是继承熊10力的哲学精神而重建了儒学,这从它的3个方面最鲜明地表现出来:
其1,熊10力所承续的宇宙论与人生论1而不2的中国哲学精神,在牟宗3后期所建立的“道德的形上学”即“两层存有论”中完整地再现出来,而且它不止于宇宙论与人生论的统1,同时还是逻辑学,知识论与价值论统1的哲学系统,因此它不是重复熊10力或中国儒家的老路,而是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重建。
其2,牟宗3继承和拓展了熊10力及其以往的儒家,从道德实践的进路来建构“道德的形上学”的理路,作为富有代表性的现代中国哲学的典型形态而与西方哲学相区别。同样地,牟宗3建立(完整和广义的立体的)“道德的形上学”也不单是以道德实践为唯1可能的存在进路,他在批判、与吸取了西方形上学的教训与经验的同时,也引鉴分析哲学、语言哲学、(新)实在论和现象学的优长,注重在语言层面上从逻辑与认识论的进路对形上学进行解析,而完成“现象界的形上学”的建构。
其3,在总体上,他则融熊10力的形上学与西方近现代的形上学、特别是康德的形上学的理路为1途,由对于形上学的“双轨”之构思,分前后两期分别在语言(逻辑)和实践(亲证)(其中包涵了境界)的层面上完成本体宇宙论的“逻辑构造”与“直觉构造”,最终建成了他的“道德的形上学”,实现了即工夫即本体,即本体即境界,即存有即活动,即实践即呈现,使工夫与语言,本体与境界在活脱的现实生活的当下流行中亲密如1。在共时态上把这1完整的立体的“道德的形上学”解析开来看,它分别是由 “语言”(层面)的形上学、“(工夫)实践”(层面)的形上学和“(精神)境界”(层面)的形上学3套形上学所精密与有机构成的1个有系统但无系统相的圆融整体。因此,老态龙钟的形上学获得新生与焕发青春,走上了1条中西合璧的双轨之道。(参阅第2部《从逻辑思辩到哲学架构——牟宗3哲学思想进路》第9章,第10章和结束语,始能明白。)
以上3点就是牟宗3哲学继承和吸收,而又超越和高于熊10力与其同的哲学家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地方。
牟宗3的道德形上学的进路受到熊10力的影响,尤其主要而特出的是见之于熊10力所持著的“良知是呈现”的这1观点。“良知”问题是中国儒学中1个很深层很核心的问题。在对待“良知”的态度上,冯友兰与熊10力之间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冯友兰认为“良知”是个假定,熊10力极力反对,反驳说:“你说良知是个假定。这怎么可以说是假定。良知是真真实实的,而且是个呈现,这须要直下自觉,直下肯定。”[54]这件事对牟宗3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但就当时来说,他主要只是启迪了牟宗3对中国哲学的看法。他事后写道:“良知是真实,是呈现,这在当时,是从所未闻的。这霹雳1声,直是振聋发聩,把人的觉悟提升到宋明儒者的层次。”“由熊先生的霹雳1声,直复活了中国的学脉。”[55]无疑,从“良知是呈现”的观点出发,能对中国儒学有相应地了解,深得其中3昧。牟宗3由此而接上了中国儒学的慧命,不仅如此,“良知是呈现”的观点还开启牟宗3道德形上学的进路和核心内容。这就是他的基本存有论的关键与实质所在,入路与归趣之所系。对它来说,自由无限心,或天心、道心、心体、性体之为本原的真实,只能由道德实践之路径来接近,只能在工夫实践中亲证,只能在生命流行的境界中呈现,而不能由观解(理论)形上学的思辩来证明与获得。虽然也难免陷入另1种理论困境(第2部第2部《从逻辑思辩到哲学架构——牟宗3哲学思想进路》第10章详论)。但这是牟宗3哲学超过和高过冯友兰新,也是它超越和力图克服与校正西方观解形上学的1大显著特色所在。时贤对此多有不解,而误从观解的形上学的视角来批评牟宗3的形上学,矢不中的,徒增混搅。
的确,牟宗3的道德形上学在肯定“智的直觉之照射”即“智识”的同时,并不排斥从逻辑与认识论的进路对“执的存有论”或“现象界的存有论”作1解析。因此,理解牟宗3的道德形上学不能单从1线或某1个片面著眼,而必须把著其枢扭,注意到其双线并进,2而为1,1而不2的特征,多维度多进路的立体结构与“元”判教的圆教性格(第2部第2部《从逻辑思辩到哲学架构——牟宗3哲学思想进路》结束语论述)的复杂性。
3、认识论与存有论的启沃及其多面性与广阔性
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家而言,还是对中国现当代哲学家来说,牟宗31个很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对逻辑与认识论的研究,并且形成了自己的1套逻辑思想与认识论思想,牟宗3的逻辑思想与认识论思想不仅在牟宗3哲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逻辑史与哲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牟宗3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逻辑学家与认识论专家[56](这1问题还将另文论述,此不赘言)。在认识论方面说,如果张东荪是中国现代知识论的先驱,那么牟宗3和他的老师金岳霖足以堪称为创立中国现代知识论的奠基人。牟宗3重视认识论或知识论的研究与建构,除了直接受到张东荪、金岳霖和西方哲学家、尤其是罗素、康德等人的影响外,也直接受到了熊10力的重大刺激与影响。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众所周知的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缺陷就在于没有严格意义(以西方为参照)的逻辑学与认识论。因此,内在于科学本身来说,中国文化没有产生出(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来。中国现代的哲学家无不以此为憾。熊10力先生想由他的哲学来补上中国缺乏认识论的缺憾,所以在撰写《新唯识论》1书时,拟写两部:“境论”与“量论”,前者是形上学,后者是认识论。然而,由于学力不逮,终生也没有写出“量论”,留下1大遗憾。这件事对牟宗3触动很深。熊先生也期望由牟宗3来完成他的遗志。因此,青年时代的牟宗310分注重现代逻辑与认识论的研习,下了大苦功,终于不负乃师重望,撰成《逻辑典范》、《理则学》与《认识心之批判》(上下册)3部大著。在现代中国成为似乎只有金岳霖可与之比肩而立的人物。
其次,熊10力的哲学思想对牟宗3建立认识论与“现象界的形上学”也有直接的启沃。牟宗3对于熊10力处理玄学与科学的关系,大为嘉许,且与柏格森的哲学相比较。他特别征引熊氏《新唯识论》中1段文字来加以论述。他指出:
吾于此焉得不特许熊子?“体则法尔浑全,用则繁然分殊。科学上所得之真理,未始非大用之灿然者也。即未始非本体之藏也。如此,则玄学上究明体用,而科学上之真理,已得所汇归或依附。余自视新论为1大事者以此而已。”此点确是大事,因为这是划时代开新纪元的作品故也。[57]
牟宗3由熊氏从玄学上究明体用,使科学之真理得所汇归或依附而肯定“新论”1书,并从此把熊氏哲学与柏格森哲学相比论。他认为,熊氏与柏氏在于能解析现象1端颇为相似,但是柏氏对于现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