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若干问题述评(1)(3)
2015-03-04 01:10
导读:第一,加大投资力度。年中增发600亿元长期国债,除继续用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外,还拿出90亿元国债用于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贴息款,相应带动了
第一,加大投资力度。年中增发600亿元长期国债,除继续用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外,还拿出90亿元国债用于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贴息款,相应带动了1000多亿元的银行贷款。为了鼓励投资,决定从7月1日起,对实际完成的投资额减半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购置国产设备,准许按40%抵免企业所得税。
第二,调整了个人收入分配政策。从1999年7月1日起,国家较大幅度增加了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人。全国普遍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按基本工资提高30%;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补助、职工失业救济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三条最低保障线,也增加30%的补助;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提高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补发拖欠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等。为落实这些措施,国家财政共增加支出540多亿元,全国共有8400多万人受益。为了适当调节个人差距,刺激居民将储蓄转化为消费和投资,扩大国内需求,从11月1日起,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到年底征收了8200多万元的利息税。
第三,为了支持出口,开拓和扩大国际市场,在1998年大幅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1999年又分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使我国出口货物的平均退税率比1998年又提高5.5个百分点,达到15%以上,当年退税626亿元,比预算增加156亿元,比上年增长43.5%。
2000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年初预算投入1000亿元长期国债的基础上,为了保持投资的连续性和必要力度,年中又增发了500亿元长期国债,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1999年下半年增加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到2000年是全年发放,等于比1999年又增加了半年的调整工资收入,进一步促进了消费。2000年出口退税额继续明显增加,进一步刺激了出口增长。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年来,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据统计,1998年仅国债投资就拉动经济增长三。5个百分点,1999年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2000年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到2000年底,财政共累计发行3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连同配套资金的投入,约完成1.5万亿元投资量。建成投产的工程主要有:加固大江大河大湖堤防1.64万公里,在长江沿岸移民建镇120万人,增加行蓄洪面积1400平方公里,在长江沿岸移民建镇120万人,增加行蓄洪面积1400平方公里,完成75座重点大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投产铁路新线3000公里,复线2560万公里,电气化里程3000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7.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230公里;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9468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270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9929吨;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高低压线路近170万公里;新建国家储备粮库仓容258.5亿公斤;用195亿元国债作为贴息资金,带动银行贷款1459亿元,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880个,总投资规模2400亿元;安排了78亿元国债资金用于科技教育,建设教学、实验、科研等高校设施项目694个,总建设面积870多万平方米,新建学生公寓250万平方米。利用国债资金进行重点建设,不仅有力拉动了当前经济增长,而且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同时,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消费、促进出口和支持改革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00年年中,我国经济形势出现重要转机,下半年的经济运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这个重要转机的成果,社会需求全面回升。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扭转了多年来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趋势,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财政收入比上年增收1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262亿元,比上年增长86.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对外贸易在世界的位次上升到第八位;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656亿美元,比年初增加了109亿美元。所有这些,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如果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们就不会赢得今天这样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