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型分类综合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3)
2016-09-08 01:09
导读:1 用度扣除标准 由于尽大多数人有工资薪金收进,大多数人的主要牧人是工资薪金收进,其他收进是辅助的。所以,在分类所得税制设计中,只对工资薪金
1 用度扣除标准
由于尽大多数人有工资薪金收进,大多数人的主要牧人是工资薪金收进,其他收进是辅助的。所以,在分类所得税制设计中,只对工资薪金收进规定免税标准(即扣除标准,相当于个人的生计用度),其他所得按照纯所得来进行计税。这样,一方面,将部分低收进者排除在扣缴范围之外,由于总收进低的个人往往其主要收进就是工资收进,假如其工资收进免予扣缴个人所得税了,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个人所得税负担了;另一方面,减轻税务机关在年终由于纳税人被多扣缴税款而退税的压力。
(1)工资薪金所得,在各单位和各雇主扣缴员工的工资薪金的应纳税额时答应每人每月扣除2000元的生计用度,即按现行的工资薪金所得的用度扣除标准扣除。
(2)生产经营所得,答应扣除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本钱、用度、损失及各种流转税税金。业主除可以给雇工发放工资外,也可以给自己发工资,所发工资可以记人生产经营本钱,但必须按工资薪金所得预扣缴个人所得税。
(3)财产转让所得,答应扣除财产的原值和公道用度及有关税金。
(4)财产租赁所得,答应扣除财产出租过程中所发生的出租财产的折旧、维修用度及其他有关用度和税金。
即生产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财产租赁所得按其纯所得进行征税;其他所得,一律不答应扣除用度,即按照毛所得征税。
2 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10%~35%的6级逾额累进税率,如表1。由于该税率表仅适用于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税款的预扣缴,其预扣缴的税款并不是纳税人终极的真实税收负担,单位不可能代纳税人负担税款,所以不需要设计“不含税级距”。
生产经营所得预缴税款时,适用20%的比例税率,以与企业所得税相衔接。①当然根据纳税人全年的家庭收进状况,其生产经营所得的终极税负可能低于、高于或即是20%。除了工资薪金所得和生产经营所得之外,其他所得在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或纳税人预缴税款时,均适用15%的比例税率。上述税率表和其他所得适用的15%的比例税率所体现的税负水平仅是预扣、预缴时的暂时负担。纳税人终极的税收负担情况取决于其家庭的总所得水平及成员构成等情况。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 应纳税额的计算
(1)工资薪金收人应纳税额的计算。扣缴义务人(支付工资薪金的各单位)在支付工资薪金前,对每一位工资薪金所得者,先从其工资薪金收进中扣除2000元,就其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按表1计算应扣缴的个人所得税。由于预扣预缴税款是扣缴义务人应尽的法定义务,其扣缴的税款并不是纳税人终极的真实税收负担,即不是国库的终极收进,税法应规定不需支付扣缴义务人任何手续费。
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收进额-2000元(用度扣除标准)
预扣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根据表1查找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生产经营所得预缴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生产经营所得应仅指个人设立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公司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从公司提取利润时,才将提取的利润交纳个人所得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在每月预缴个人所得税时,不将生产经营所得分配到个人名下,而以企业为单位进行计算纳税。
本年累计生产经营所得=本年累计收进总额-本年累计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或:本年累计生产经营所得=本年累计利润总额±本年累计调整项目金额
本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本年累计生产经营所得×适用税率(或20%)
本月预缴税额=本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上月本年累计已预缴所得税额
年度终了后,将企业在上一年度内的总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已预缴的税款,分配给各个投资者,由其分别申报缴纳各自的个人所得税。
4 财产转让所得和财产租赁所得预缴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