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级政府财政预算行为:一个案例研究(9)
2017-06-29 01:01
导读:4、小结 本文讨论了我国县级政府财政预算中的政治因素。基于在我国西北地区三个贫困县的田野调查,本发现这些县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渐进式预算
4、小结
本文讨论了我国县级政府财政预算中的政治因素。基于在我国西北地区三个贫困县的田野调查,本发现这些县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渐进式预算机制。首先,人员开支的预算使用基数法,这意味着拨款是根据上一年实际在职人数来决定,而非根据批准的岗位数决定。同时,由于不存在公务员的削减,中央政府规定的工资与附加福利稳步增加,政府财政资源已被人员开支消耗殆尽。
其次,非人员开支事实上并无预算,拨款决策是由县政府与财政部门根据申请情况做出的。再次,目前不存在一种在决策中确认和满足公民需求与意愿的机制,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民意代表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被架空。
这种预算的制度安排使预算过程只有少数人参与,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政治参与者由于利益矛盾而可能导致的冲突;但这一过程带来的不透明性却在很大程度上使预算决策与资金分配成为少数人的个人行为。然而,除中央发起的预算改革外,这种安排尚未受到任何严重的挑战;而中央预算改革实际上也未得到地方政府的严格执行。对那些在预算过程中靠边站的政府官员来说,这种安排因为地方财政的极度困难具有了某种可接受性。尽管这些官员因未能参与预算过程而不满,但他们也认识到,这种现实在某种层面上对于他们的共同利益是有利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力图维持现状的共识,这种共识强大到足以抗衡任何外来的变革力量。
其次,在现实中,保证政府中“圈内人”的“吃饭”问题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目的本身,而不是被当成服务公民的手段来对待。由于考虑自身利益,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缺乏社会公正性;更为严重的是,那些最贫困、最需资助的公民的需求被忽视。由于这种分离,公民必须自力更生、在政府预算外解决对于公共品的需求。文章最后指出,缩减预算外经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如果地方政府的公共开支重点不变、如果其背后的政治架构不变,那么情况有可能变得更严峻,财政资源没有用来满足公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的问题会继续存在,公民的基本需求和权利(如义务教育)将继续被忽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
[1]World Bank ,China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ub-National Finance :A Reviewof Provincial Expenditures,Report No.22951-CHA,Document of the World Bank,2002:1
[2]Blecher ,M.and Shue ,V.,Tethered Deer :Government and Economy in aChinese Count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47
[3]同「1」。
[4]Auerbach,A.,1994,Public Sector Dynamics,in J.Quigley and E.Smolensky(eds ),Modern Public Finan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Schiavo-Campo ,S.and Tommasi,D.,1999,Managing Government Expenditure,Asian Development Bank
[6]Rubin ,R.,1995,Budgeting :ory and Concepts ,in R.Golembiewski andJ.Rabin(eds ),Public Budgeting and Finance,New York:Marcel Dekker
[7]Schneider ,A.and Goldfrank,B.Budgets and ballots in Brazil:participatorybudgeting from the city to the state,IDS Working Paper 149,Brighton:Institute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2:1
[8]同「6」:186.
[9]同「6」:188.
[10]同「2」:33.
[11]张静,2000,基层政权乡村制度制度诸问题《当代社会系列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2]同上:42.
[13]Wildavsky,A.,The Politics of the Budgetary Process ,Boston:Little Brown,1974:15.
[14]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