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3)
2017-08-13 01:43
导读:5.政策不透明,缺乏有效监督 目前,省级转移支付资金有一半以上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完全脱离了人大的监督,有的甚至脱离了政府的监督。在现行的
5.政策不透明,缺乏有效监督
目前,省级转移支付资金有一半以上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完全脱离了人大的监督,有的甚至脱离了政府的监督。在现行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下,由于各地应得多少转移支付缺乏明确的核算办法,各地政府对能得到多少转移支付是高度不确定的,又加之对政府要来的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地方官员争取转移支付的胃口被大大的吊了起来,动力大增,结果是大量的资源耗费在了“跑部?博弈之中,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提出,只要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要“敢送、会送、舍得送?,以至于“公贿”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上述问题要得到解决,必须尽快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现行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虽然存在明显的缺陷,但经过多年的实践,使我们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了经验,形成了共识,从而认识到转移支付在均衡财政收支、协调上下关系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分税制体制的逐步规范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目标的逐步到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高效、透明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1.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迫切需要。
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纵向及横向财政不平衡是实施省以下转移支付的根本原因。分税制仅明确了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收入分配机制,而省级以下的收入分配由省政府自行安排,仍旧保留“包干制”要素,中央政府未能提供一个省以下政府的收入分配框架。运行的结果表现为中央、省和市级政府的财力都有集中趋势,只有县乡两级财政收入比重在下降。据统计,县乡财政供养人员近3 000万人,约占全国财政供给人员的70%,但县乡财政本级财政收入却只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7.5%。县乡两级政府提供了大部分重要的公共服务,包括70%的教育预算支出和55%-60%的医疗卫生支出。另外,地方政府负责提供基础设施,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而这些以地方政府现有财力而言根本无法承担。因此,作为分税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转移支付制度来弥补,在科学界定收入和支出的基础上,及时补充地方缺口,实现政府财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政府和区域、纵向与横向的财力均衡机制。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是建立我国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体系的需要。
完整意义的转移支付体系包括中央对省、省对市、市对县乡的多层次的纵向的转移支付的省与省之间的横向的转移支付。目前,中央对省级的转移支付好于省以下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相对来说,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步履缓慢,这势必了我国整个转移支付体系的全面确立。因此,只有统筹兼顾,从上到下,全方位执行分税制管理体制下的转移支付制度,才能切实将这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建立起来。
3.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保证政府职能运转和巩固基层政权的迫切需要。
由于条件、渊源和经济背景的差异,各地在满足公共产品需求和服务的财力上存在较大差别,全省不少县、市、乡镇人均财力过低。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处于基础地位的我省县乡财政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县乡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基本保障能力脆弱,相当一部分县(市)财政支出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依存度越来越高,有些县乡财政保工资按期发放都存在困难。这就要求省级财政能统筹兼顾,通盘考虑,在规范收支行为的基础上,提高财政的协调功能,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按照均等、效率和可计量的尺度,从广义上确定一个最低补助标准。在人事制度改革滞后的背景下,通过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对所辖政府间公共服务财力进行再分配,以保证地方政府基本职能的运转,保证全省不同地区间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最低标准,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