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赤字风险研究(3)
2017-08-25 06:11
导读:财政软赤字是把债务收支不计入财政收支形成的财政赤字。即财政软赤字=经常支出-经常收入-投资支出,其特征是年度债务收支不计入当年财政收支范
财政软赤字是把债务收支不计入财政收支形成的财政赤字。即财政软赤字=经常支出-经常收入-投资支出,其特征是年度债务收支不计入当年财政收支范围。
财政硬赤字是把债务收支已经计入财政收支后形成的财政赤字。即财政硬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债务收入-债务支出),其特征为财政赤字是已经向银行透支或向银行借款弥补后的差额。
财政赤字以什么口径体现出来,其风险水平也不相同。财政硬赤字把当年债务收支列入正常财政收支项目之中,常常制造出尽管财政赤字风险已很严重,而财政收支却总是平衡的假象,不利于唤起决策者对财政赤字风险的警觉。财政软赤字未把当年债务收支列入正常财政收支项目之中,而仅仅把其收支差额作为弥补预算收支缺口的一种资金来源,因此财政赤字水平是真实的和透明的,以此来衡量财政赤字风险将更具有意义。
3.通缩下的财政赤字风险相对小于通胀下的财政赤字风险,综合平衡下的财政赤字风险相对小于综合失衡下的财政赤字风险。
通货紧缩情况下的财政赤字,是总需求(AD)小于总供给(AS)情况下发生的财政亦字。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民间投资畏缩不前,潜在生产能力不能达到充分利用,失业严重,利用降低税率,实行减税、免税和返税,可以有效刺激消费,增加
就业,扩大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因而是有利的。
通货膨胀下的财政赤字,是总需求(AD)大于总供给(AS)情况下发生的财政赤字。由于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投资大于储蓄,此时在已经安排的国民收入分配计划之外再扩大财政赤字,便会加剧求大于供的矛盾,在价格已经放开的情况下便会刺激物价上升,将对通货膨胀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因此财政赤字的风险相应增大,因而,此时财政赤字又是有害的。如1974-1976年连续三年财政赤字,结果把国民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综合平衡下的财政赤字,是指在C S T M=C I G X 情况下所发生的财政赤字(其中:C为消费,S 为储蓄,税收为T ,进口额为M ,投资为I ,政府支出为G ,出口额为X )。由于在上式平衡的情况下,G-T=(S-I ) (M-X ),当G >T 时,政府预算出现赤字,但由于有S >I 或M >X ,这部分财政赤字只是替代其他部门需求而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它表明政府动用了民间储蓄结余或外汇结余,仅仅改变总需求结构,并不增加总需求规模,未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引起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小,是一种结构性赤字,因此,也是有物资保证的赤字,其风险也较小。
综合失衡下的财政赤字,是指在C S T M <C I G X 情况下所发生的财政赤字,此时G-T>(S-I ) (M-X ),这说明财政赤字中有一部分没有相应的物资作为保障,这部分赤字会叠加在原总需求水平上,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使社会总需求扩张,也即形成了国民收入的超分配,它不但不能刺激经济的增长,其实际效果也将随着财政赤字的加大和时间的延伸而递减。将可能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从而形成财政赤字风险。
4.中央财政赤字风险相对小于地方财政赤字风险,外生性财政赤字风险相对小于内生性财政赤字风险。
中央财政赤字是指中央财政发生的赤字。包括:(1)中央财政预算赤字。(2)国债支付缺口。(3)中央、支边、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支付缺口;中央政府担保的内外债还本付息支付缺口以及各项隐性或有负债支出。2001年,中央财政赤字为2473亿元。规定中央财政赤字可通过发行国债弥补。
地方财政赤字是指我国省市级政府以下的财政赤字。我国财政赤字中,目前只计中央财政赤字,不计地方财政赤字,更不含地方财政赤字中的隐性赤字。但实际上目前各地方政府都自觉不自觉地、明里暗里、直接或间接地借了大量债务,我国地方财政赤字极为普遍。主要体现在地方财政应支未支、应拨未拨、应补未补等方面,如地方债务担保、国企改革支出,对下级财政救助;超越正常权限发生的担保或允诺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包括部分外债和对国内机构的债务;地方政府直接干预下形成的国有,国有政策性投融资机构债务;地方政策性投融资公司呆坏账损失和投资损失等。按照《预算法》,地方预算必须平衡,不许打赤字和借债,因此,地方财政赤字从法律上无法得到弥补,因而是硬赤字。加之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借债在内的民间隐性债务,大多是以挤占专款、欠账、挂账等方式出现,造成财政赤字事项、金额、责任和负担均不明确,特别是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来源不明确,使其风险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