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坏账准备纳税调整规律探析

2017-09-09 02:14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坏账准备纳税调整规律探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一、账准备纳税调整涉
一、账准备纳税调整涉及的几个关键点
1.坏账准备产生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区分
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由企业自行选择,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现行税法规定,企业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5‰以内提取的坏账准备可作税前扣除,超过该比例的坏账准备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另外,国税发[2003]45号文规定,纳税人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任何往来账款,不得提取坏账准备,也不得确认为坏账。因此,年末作坏账准备的纳税调整时,往往存在两种差异,一是因会计与税法上计提范围不同,即对关联企业计提坏账而产生的差异,属永久性差异;二是因会计与税法上计提比例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属时间性差异。由于应收账款各期变化大、流动性强,若实际工作中未对关联与非关联企业坏账加以严格区分,势必给年末坏账准备的纳税调整带来很大难度。一、
2.坏账准备的计提和纳税调整都需逐年滚动
企业作坏账准备的纳税调整,其实质是核算按会计政策计提的坏账与按税法准许扣除的坏账之间的差额,因此,准确计提坏账是作好坏账准备纳税调整的前提。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由此企业在期末计提坏账准备时,不仅要考虑期中核销和转回的坏账,同时还需考虑期初留存坏账的金额,即企业每年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是采用“差额计提”的方法计算的。另外,税法规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一律不得超过期末应收账款的5‰,这说明在税法上坏账准备只能按余额百分比法计提,且亦是采用“差额计提”的方法,即逐年滚动计算的。因此,如果以前年度已经有过坏账准备的纳税调整,那么本期对坏账准备的纳税调整也应滚动计算。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当期核销和转回的坏账都需作纳税调整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企业发生坏账损失应冲减坏账准备,并调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已提取的坏账准备的部分,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已核销的坏账转回时,应增加坏账准备,并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由此可见,虽然核销的坏账和转回的坏账在会计利润上均不产生,但税法规定,本期核销和转回的坏账都需相应地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二、坏账准备纳税调整探析
从实务来看,企业作坏账准备的纳税调整时,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企业当期利润总额=计提坏账准备前利润总额-当期核销的坏账 当期转回的坏账-(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坏账比率
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提坏账准备前利润总额-核销的坏账 转回的坏账-(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5‰
坏账准备产生的差异=企业当期利润总额-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上述计量方法计算过程十分繁琐,主要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未将坏账准备按关联和非关联企业分类,如前所述,对关联企业坏账准备的调整产生永久性差异,对非关联企业坏账准备的调整产生时间性差异,常规方法往往忽略将两者加以区分,而造成差异计算的不准确和不合理;二是生硬套用会计政策和税法政策,将当期核销和转回的坏账作一一调整,这样核算过程复杂,且需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此,笔者提出改进核算方法,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企业当期利润总额=计提(关联或非关联企业)坏账准备前利润总额-期末计提(关联或非关联企业)坏账准备金额=计提(关联或非关联企业)坏账准备前利润总额-当期核销的(关联或非关联企业)坏账 当期转回的(关联或非关联企业)坏账-[(关联或非关联企业)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关联或非关联企业)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坏账比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提关联企业坏账准备前利润总额
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提非关联企业坏账准备前利润总额-核销的非关联企业坏账 转回的非关联企业坏账-(非关联企业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非关联企业应收账款期初余额)×5‰
永久性差异(调整关联企业坏账准备产生的差异)=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当期利润总额=期末计提关联企业坏账准备金额(以下简称“公式①”)
上一篇: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