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政策(5)
2017-09-15 01:11
导读:三、日本财政政策展望 1.日本经济面临的难题。 当前日本经济社会面临的最主要难题有经济增长依然乏力,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和财政能力低下等,它们
三、日本财政政策展望
1.日本经济面临的难题。
当前日本经济社会面临的最主要难题有经济增长依然乏力,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和财政能力低下等,它们是决定今后财政政策取向的基本因素。
首先,增长乏力。根据内阁府公布的《2001年度经济财政白皮书》,日本政府对当前日本经济增长的预测并不乐观。因出口的恢复,国内库存调整和资本存量调整的结束等,预计2002年度下半年经济会恢复增长,但增长率在1%左右,而且后劲明显不足。主要原因是体系投资者和消费者预期,制约投资和消费的扩大。而且政府推进的“结构改革”在近期内将增加倒闭和失业,加上美国经济的不透明性,经济恢复的动力明显不足。
其次,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对财政压力增大。1999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称为老年化比率)为16.7%,已进入高度老年化。不仅如此,日本人口老年化进程十分快速。据日本政府预测,老年化比率在2010年将超过20%,2020年将达25%以上,成为世界之最。人口老年化不仅意味着劳动人口减少,影响经济后劲,而且将加大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压力。据测算,70岁以上人口人均每年的医疗费为年轻人的5倍,加上现收现付制年金账户的高额赤字等,其对财政的压力是巨大的。
再次,财政债台高筑,能力弱化。90年代以来的长期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财政赤字扩大,债务累积。2001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公债余额相当于GDP的1.29倍,2002年预算通过后,则进一步上升为1.4倍。不仅在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十分突出的。根据内阁府的测算,假定社会保障水平及其他税制不变,2005年开始以提高消费税为主来实现长期财政平衡,则消费税税率应提高到23%,同样条件下,2020年开始运作,则消费税税率应提高到34%。日本的税制结构以所得税为主,在所得税税制不变的情况下,将消费税税率提高到20%以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日本政府认为调整财政政策取向已刻不容缓。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今后财政政策展望与小泉结构改革。
在日本界、产业界和家中,对今后财政政策取向的看法分歧较大。主流观点主张继续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他们认为经济复苏是基础,只有经济复苏了才能真正解决财政问题。小泉纯一郎在日本有“怪人”之称,在政治家圈内也属于非主流派。其能成为总理也是人们对主流派政策丧失信心的后果。小泉内阁诞生后,极力主张结构改革,结构改革的核心是压缩政府支出,缩小政府职能范围,加强竞争,活跃市场。从财政政策上讲,主张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他主持编制的中央财政第一个年度预算(2002年度预算)突出反映了这一特点。中央财政一般预算收支规模比上年度预算下降1.7%,与上年度决算相比下降5.9%。顶住各方压力,将国债发行规模控制在30万亿日元,公共投资规模压缩10.7%;同时,大幅度压缩财政投资规模(比上年度下降17.7%)。
小泉内阁主张实行紧缩财政政策基本理念在于,认为市场容量小是私人投资不活跃的根本原因所在,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包括财政投融资)不仅不能起到活跃市场作用,反而有挤压市场的危险。小泉内阁在实行紧缩财政政策的同时,加大了对恢复金融体系功能的支持力度。如对与不良债权处理相关的土地转让实行减免税等等。同时,改革存款担保制度,加强银行的竞争意识,解决惜贷问题,以恢复金融体系的功能。战后日本政府对居民个人存款实行全额担保,即使银行倒闭了,居民个人存款也是安全的。这样,对于居民来讲,在哪家银行存款都是安全的,选择银行的意义不大。从今年4月1日起,规定只对一定限额内的居民存款进行担保(现规定为每人3000万日元),超出限额的居民存款不纳入存款担保。因而,居民开始选择银行。经营好、信誉好的银行将能吸纳更多的居民存款,反之则吸纳不到居民存款。银行之间将为吸纳储户而展开竞争,这将强化银行的经营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惜贷问题,有利于金融功能的恢复。此外,政府还多次郭促日本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如加大基础货币投放和控制日元升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