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下的生态图书馆发展探赜(4)
2014-07-16 01:09
导读:5.5.5 生态图书馆中心区 这是集中特定区域的图书馆建成的以保护馆躲为基础、以服务为目的的一种综合图书馆区域。这里既有高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
5.5.5 生态图书馆中心区 这是集中特定区域的图书馆建成的以保护馆躲为基础、以服务为目的的一种综合图书馆区域。这里既有高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科研图书馆等主题性图书馆,也有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街道图书馆等综合性图书馆,还有图书馆“试验区”之类的读者咨询、读者教育、读者参与等科教性的服务区。中心区在结构上包括图书馆的服务、技术、咨询、文化、读者参进、读者休闲场景等部分。在服务的方式上采取集体服务和个别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吸引读者。因此,生态图书馆的中心区是集图书馆建筑、信息服务、信息聚集、读者查询、文化展示、读者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图书馆区域。
另外,生态模式还有以下几种:以信息产品的收集、加工、调研等要素构成的信息服务模式;以科研职员和读者的科研成果展览等要素构成的科技博览模式;以读者参与图书馆治理、馆员与读者沟通、馆员与读者互动、馆员与读者狂欢等要素构成的体验模式;以自然环境与图书馆环境养护、图书馆风景长廊、名人字画的显现等要素构成的旅游模式等。所有这些模式,固然分别是以服务、观赏、参与和游乐为主题,但它们基于生态理念共同组成了生态图书馆的生态模式。
6 生态图书馆发展的系统构想
为构建生态图书馆持续有效发展的新格式,就要在图书馆生态点上,多角度、立体式地创建“发展与馆躲并举、自然资源与信息资源并存、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相容、现代信息与传统结合、服务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生态图书馆发展系统。以该系统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带动其它地区生态图书馆系统的建立。在系统之上,形成图书馆治理、领导平台、读者服务和读者参与的立体格式。这一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系统结构图中,处于中心点的生态图书馆中心区是图书馆系统的中枢和支柱所在,囊括图书馆的生态服务、生态信息、生态展示、生态体验、生态旅游、生态建筑等多种服务单元。这是生态图书馆系统的“一中心”。纵向中轴上的生态理念馆员和生态理念读者,是生态图书馆组成的最基本要素,是围绕发展生态图书馆的基本目标设定的,两者与生态图书馆在表面上各有回宿,实质上服务的理念、目标、意义完全一致。这是生态图书馆系统的纵向二项目。处于横向中轴上的图书馆生态建筑、生态馆躲资源和生态文化,分别是生态图书馆发展的三种模式,缺一不可,否则轻易造成馆躲与发展之间的断裂,失往图书馆发展的固有意义。这是生态图书馆系统的横向三模式。在对角线顶点上,领导参与支持平台、图书馆内外生态环境、服务效益、社会效益分别承担图书馆的组织治理、平台服务、引导服务和参与支持等各层次工作责任,其目标指向生态图书馆,但又与其它配套子系统密切关联,彼此之间只有良好地协调配合,围绕中心结为一体,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图书馆发展的大计。其中,将统筹治理权回属图书馆,而将领导机制转化为平台服务,是现代图书馆治理大势所趋,以生态引导服务,增强生态图书馆活力,更是生态图书馆实现“品牌服务效应”的必须选择。这是生态图书馆系统的四组合。系统结构的外围,是由自然生态、读者生活、市场机制、社会环境、保护研究五要素构成的图书馆环境。这五要素在图书馆的生态化发展中缺一不可。生态图书馆系统与外在环境融合,组成完整的生态图书馆大系统。这个大系统能把图书馆真正推上生态化、系统化、协调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真正实现生态理念下的生态图书馆发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王小波.图书馆生态学研究现状分析.太原科技,2008(9):15-16
[2]徐洪升.近年来我国生态图书馆研究综述.图书馆工作,2008(1):15—18.
[3]郭雷.论高校如何创建生态图书馆.农业网络信息,2008(12):66—67.
[4]黄建年.图书馆生态学初探.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