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思考与建议(2)
2014-07-18 01:09
导读:南通属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经费相对充裕,县(市)馆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县(市)馆状况就更不容乐观。据了解,粤东山区十多个县级图书馆,馆
南通属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经费相对充裕,县(市)馆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县(市)馆状况就更不容乐观。据了解,粤东山区十多个县级图书馆,馆躲古籍少则几百本,多则数千册,至今沉睡在仓库,有些已开始发霉变质。刘家真教授最近对全国126家古籍收躲单位提交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书》进行统计,发现只有5.56%的单位采取了防紫外线措施,只有16.67%的单位配置了空气净化装置,只有61.11%的古籍书库具有湿度、温度记录。至于因保管条件差而导致古籍损毁的更是不乏其例。由此可见,基层图书馆亟待改善古籍保护条件。
1.2基层图书馆可通过“寄存”改善珍贵古籍的保护条件
随着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各省珍贵古籍名录的公布,一些基层图书馆的古籍榜上有名,数目为数部或数十部不等。如何保管好这些珍贵古籍?笔者以为采用“寄存”的办法比较好,将这些珍贵古籍寄存于收躲条件好的省辖市馆;假如经济不发达地区,省辖市馆条件也比较差,可以直接寄存于省级图书馆。由于省、市级图书馆也面临着古籍保护工作的较大压力,只能接受基层图书馆列进《全国善本总书目》、《全国珍贵古籍名录》及各省珍贵古籍名录中的馆躲古籍,这也符合古籍“分级保护”的原则。江苏省古籍躲书量占全国的13%,为省级之最,其南通地区六个县(市)图书馆的古籍,列进《全国善本总书目》22部,进选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5部,人选第一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20部,数目并未几,“寄存”不会给南通市图书馆带来太大负担。南通市图书馆作为第二批“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有专门的古籍书库、专门的古籍治理和修复职员,古籍保护条件基本符合专业标准。假如说早期公共图书馆开展“图书寄存”是为了弥补馆躲不足,那么,现今开展“古籍寄存”则是为了能使这些珍贵古籍尽快得到妥善保护。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3“古籍寄存”以双方志愿为条件,规范操纵
馆躲古籍,尤其馆躲珍贵古籍,往往反映一个图书馆躲书的厚重。因此,“寄存”必须充分尊重产权所有的图书馆,要在志愿的基础上“寄存”。同时,接受“寄存”的单位也必须是志愿的,由于接受“寄存”就意味着承担责任。建议“全国古籍保护中心”或各“省古籍保护中心”制定“寄存细则”,明确寄存范围,不能对所有想来寄存的古籍都“照单接受”,应有选择;规定寄存手续,“将卷册数日、钞刻款式、收躲印记,逐一备载,领回之日,凭照发书”;尤其要申明,寄存古籍的产权仍回寄存单位所有,有随时取用或索还的权利。同时,为便于古籍保护和利用,接受寄存的省辖市馆或省馆, 可以对寄存古籍有破损且利用率高的,进行修复并提供复制本(用数码相机拍摄后打印装订成册)给寄存单位,这样两方面都有积极性。寄存单位产权不变,存取自由,有复制本不影响使用,还少了经费、人力和物力的投进;接受寄存的省辖市馆或省馆既补充了馆躲,又加强了整个地区的古籍保护工作。双方通过协商,签订“寄存”协议。总之,以志愿为条件,具体操纵要审慎、规范。
2 突出地方珍贵史料的保护
我国图书馆事业肇始于清末民初,地方图书馆早期收躲的文献中,地方贤达的著述是其中主要的部分。这些文献记载了一个地方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及重要人物事件、风土人情、民问习俗等方面的内容,经过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沉淀、积累,往往构成基层图书馆的“地方性”特色馆躲,被视为镇馆之宝。
2.1地方珍贵史料破损严重
相当部分的地方珍贵史料用普通纸铅印,经历了近百年,大多已发黄、变脆,甚至断裂,有的稍一翻动就会有纸屑掉落。而用宣纸印刷的古籍,虽历经数百年,只要保管得宜,仍纸质温润、墨色如新。很多地方珍贵史料与古籍相比损害更为严重,如不及时抢救,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如南通市图书馆收躲的“金泽荣资料”,金为朝鲜李氏王朝正三品通政大夫、
历史学家,1905年***中国,在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帮助下定居南通,任翰墨林印书局编校。他编辑出版了30多种诗文及历史著作,这批书籍运到朝鲜出售遭到查禁,散佚较多,却在南通图书馆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是研究金泽荣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但现已严重脆化、断裂。南通市图书馆收躲的《通海新报》,是1913—1927年出版的南通地方报纸,保存完整,十分难得,是研究张謇和南通及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也已脆弱得不能再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