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思考与建议(4)
2014-07-18 01:09
导读:·存储密度大。缩微品的存储密度同目前光盘的信息存储密度相近似。一个书库的几万册纸质文献,缩微后只要一至两节档案柜就可以存放。 ·保存时间长
·存储密度大。缩微品的存储密度同目前光盘的信息存储密度相近似。一个书库的几万册纸质文献,缩微后只要一至两节档案柜就可以存放。
·保存时间长。根据IS018911标准,在适宜条件下,TAC基底缩微胶片的保存时间为100年,PET基底缩微胶片可达500年。
·精密度高。缩微摄影可以对文字、照片、图纸等各种形式进行记录。由于采用直接拍摄的记录方式,所以不会遗漏原件内容。最近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保存的蒋介石、宋子文缩微胶片档案,以A4大小的纸张复制并影印出来,与原件别无二致。正因此,缩微胶片可以代替原件使用,也可以作为法律凭证。美国政府答应政府文件转换到缩微胶片后,原本可以废弃。
·技术成熟。近年来,缩微技术与新技术结合,先后推出了计算机输出缩微胶片系统、缩微品计算机辅助检索系统、缩微品自动检索传真系统等,极大地丰富了缩微技术的内涵,与
计算机技术,影像传输技术和光盘技术相融合,形成一个具有多种功能,能适应不同需求的
系统工程。
由此,各国图书馆在研究对策中,都十分重视缩微技术的使用。美国政府1943通过缩微胶片使用法,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中也夸大提出:“积极采用缩微技术复制、抢救珍贵古籍”。
但是,由于随着图书馆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数字资源的不断涌现,作为传统信息载体的缩微胶片以及缩微技术,渐渐被人们忽略和冷落。基层图书馆又由于担心馆躲古籍送出往缩微复制不安全,馆躲资源被缩微复制部分共享,态度普遍不积极。
笔者以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措施到位、手续齐全,就能保证古籍出进的安全,更何况古籍保护的宗旨就是为了开发利用服务于社会。基层图书馆应充分熟悉“缩微技术”的优越性。大家知道,缩微技术在技术发达国家正广泛应用,据了解,哈佛大学图书馆每年花巨资向中国国家缩微中心购买胶片却从未订阅任何中国的光盘数据库。据国家图书馆相关专家先容,前两年中外图书馆、档案馆界联合召开的文献保护会议上,专家们一致公认文献拍摄缩微胶卷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法。同时,应充分熟悉古籍保护的迫切性,采用“缩微技术”复制、抢救古籍,将一些即使修复也很难恢复原状的古籍立即拍摄成缩微胶片,以保护它的文献价值。一些***早期的文献,纸质脆化、字迹漫漶,亟待拍摄成缩微胶片作抢救性保护。随着时间的延宕,文献的残损程度会不断加大,建议国家和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就此发布一些指导性意见。当然,“缩微技术”复制、抢救古籍,不能一概而论。一些保护较好的古籍。放在樟木书箱(橱)内,书库有恒温、恒湿的空调系统。这些古籍历经几百年,随着科技进步和国家经费的支持,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实现“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