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思考与建议(3)
2014-07-18 01:09
导读:2.2回进古籍四级以便治理与保护 地方珍贵史料一般为***早期文献。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编的《古籍普查 培训 讲义》指出:“刻印于1912年以后的书,照
2.2回进古籍四级以便治理与保护
地方珍贵史料一般为***早期文献。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编的《古籍普查
培训讲义》指出:“刻印于1912年以后的书,照理不应再以古籍看待,但从实际出发,亦不妨将它们视若古籍,回人四级。这样各躲书单位处理起来可能更方便一些。《古籍定级标准》也将”***初年著名学者以传统著述方式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而形成的稿本、初刻本”定为古籍四级。看来***初年按传统方式著作、刻印、装帧的文献定为古籍四级没有疑义。那么,没有按“传统著作方式”、“传统形式刻印”、“古典装帧形式”的***早期文献是不是也考虑回进古籍四级,便于治理与保护呢?***早期文献如能纳进古籍普查范围,回人四级古籍,有利于开展抢救和保护工作,包括地方珍贵史料。因此,建议在《古籍定级标准》“四级古籍定级标准”中加进“***早期文献”,时间下延至***十九年(1930年)。 2.3有计划、有选择地影印或整理出版地方珍贵史料
古籍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生性保护;二是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是指对原本古籍进行保护,包括修复残破古籍、改善保护环境,对现存原本古籍进行定级、分级保护等。再生性保护是指对古籍进行影印或整理出版,对古籍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转移保存和再揭示,如启动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据了解,国家每年拨付古籍整理出版的专项经费,从2000年的不到200万元,剧增至2008年的1200余万元。
作为一个基层图书馆,馆躲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应首选地方珍贵史料。第一,拾遗补缺。一个地方的珍贵史料主要收躲于当舆图书馆,一般不被其他地区图书馆收躲。如南通市图书馆收躲的范当世《三百止遗》手稿本。范当世是清末杰出的文学家,同光体诗人,诗文及书法都很有特色,在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中影响较大。“范氏诗文世家”已列进江苏省非物质遗产。又如丁有煜《个道人诗稿》手稿本。丁有煜为清朝著名诗画家,晚年在南通避世隐居,因其诗稿列为禁毁书,传世甚少,其手稿尤其珍贵。第二,这些珍贵史料因其“地方”特色,查阅利用率高,易破损。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另外,地方珍贵史料的再生性保护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中华再造善本》选目以“宋元从宽,明清从严”为遴选原则。一期选目750种,其中唐、宋版本424种,金、元版本326种,这些珍贵古籍主要集中在省以上图书馆。南通市图书馆进选第一、二批《全国珍贵古籍名录》27部,其中24部为明刻版本。显然,地方史料文献固然在地方上弥足珍贵,但就全国古籍而言其级别还不够高,难以进选国家及省的古籍再生性保护项目。如《三百止遗》手稿本及《个道人诗稿》手稿本仅列进《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因此,基层图书馆应积极向当地政府申请专项经费,组织职员有计划、有选择地影印或整理出版地方珍贵史料。如济南市图书馆现有古籍16万册,计划将历代史书、志书,尤其是地方志中的有关济南的山、水资料进行汇总整合,分批整理、编辑出版《济南山志辑略》。南通市图书馆于2007年拟定了地方珍贵史料影印、出版计划,向市政府申请专项经费并得以批准,市财政已连续三年列进单位预算拨款。相信若干年以后,南通市地方珍贵史料就能“化身千百”,实现“继尽存真,传本扬学”的目的。
3 采用“缩微技术”复制、抢救古籍
基层图书馆除了通过“寄存”改善部分珍贵古籍的保护环境以及通过整理出版解决部分珍贵地方史料的再生性保护外,还可以通过“缩微技术”复制、抢救濒危古籍。
缩微技术是使用照相技术,将纸质文献转换到缩微胶片上,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自动化处理、保存、检索、再现和复制还原。其优点如下:
·本钱用度低。我国于1985年景立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按地区划块设置了20多个拍摄点。南京图书馆作为江苏省文献缩微复制点,配有专门设施和职员,为本省基层图书馆开展文献缩微复制服务,基本不收费,基层图书馆只要在缩微保管、缩微阅读等方面投进一定经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