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中国会计环境与特色(2)
2013-05-09 01:32
导读:我们知道,会计与资本市场的主体及其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在资本市场上,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改造而成,是以国有资产占主导
我们知道,会计与资本市场的主体及其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在资本市场上,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改造而成,是以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或控股地位为特征的上市公司,这点与其它国家差距甚大。不但如此,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在发育、发展的阶段,规模不够大,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缺乏经验,不能进行理性的投资,市场的融资功能不足,缺乏足够的资源配置的引导能力。这就要求我国会计研究工作应当此为基础,而不是照搬国外在资本市场背景下所做的研究成果。我国应对资本市场的会计理论研究格局,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以会计目标为例,我国将政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公众及其他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二)经济环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邓小平深刻分析
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使得我国的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市场组织飞快发展,出现了数以千计的生产资料市场、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城乡集贸市场、短期资金市场、证券交易机构、人才和劳务市场、技术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同时,数以万计的证券中介机构、房地产中介机构,加之数以千计的资产评估事务所以及市场调查、物价咨询等中介机构的发展。使之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缜密的业务连接网络,使得市场力量可以协调并有效的发挥作用。市场组织的日益完善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得市场机制对增加供给、调节需求、丰富人民生活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各种经济成份在竞争中竞相发展。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随着地位的提高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所有制主体之间的产权交易日益频繁,投资来源的多元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由各种不同所有制共同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得到越来越大的发展。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十几十年来,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得到肯定并得以迅速发展。而且上市公司的组建和发展尤为让人瞩目。国有企业集团化经营,上市公司以产权交易为基础的资产重组。私营企业集团化已经十分普通。目前,我国社会已经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不同经济成份相互融合或竞争的格局。
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的各种关系,做到合理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的经济制度,要求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维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些政策的改革,为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前提条件。应当承认,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的财政、税收、金融、外汇、计划、价格和融资体制的改革,不但充分体现了企业间公平竞争的原则,而且对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在1993年至于1997年这5年间,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国GDP平均每年增长率11%。其中,1997年增长8.8% ①,1998年增长7.8% ②,在经济总是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也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物质日益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几年来,市场已经由商品相当紧俏的卖方市场转变为十分挑剔的并且持续较长时间的买方市场。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4、国家管理经济的手段已经从依靠行政手段直接干预转变为主要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以及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实现间接管理。我国政府经济职能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由计划经济时对微观经济为中心的调控转变为以对宏观经济为中心的调控。政府经济职能的科学定位,使政府理清了与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企业真正成为独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是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的关键。但是目前而言,我国政府干涉企业的经济活动现象仍屡见不鲜,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表现尤其突出。因此,这就要求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改革,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不能不受所有者的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这样,才能使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与政府地位平等。才能建立真正的服务和被服务的政府宏观调控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样的问题能够逐渐得以解决。
总之:会计的发展是与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人们要接受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网络技术发展的挑战,对作为
企业管理中心地位的会计工作来说,在知识经济下,其服务对象和处理对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对人力资源、信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处理,在会计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知识经济不仅要求会计越来越多地处理与物质资源有关的业务,也要处理与非物质资源有关的业务;以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以信息为主导的第四产业的会计问题也成为会计的新领域。从而,传统的工业经济下的会计理念与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下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的需要。因此,探索知识经济下的中国会计特色,对于满足现代企业管理战略的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法律环境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若干经济领域内的相关法律,其中包括《会计法》,《经济合同法》,《证券法》,《保险法》,《公司破产法》等等。经济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为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提供了法律论据,也为相应的会计处理的规范法制化提供了便利。目前正在根据市场经济新的要求以加快和实施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并对行业会计制度进行完善。在这引起法律制度规范下的我国的会计核算必会形成我国自己的特色。如像我国这样在《会计法》以及其他相关法规中以不同的侧重点对财务会计核算行为进行规范,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但是,目前在守法和执法的力度等诸多方面,我国会计业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法律知识欠缺和法制观念的淡薄以及人际关系的不恰当处理导致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出现了有法不依的问题,以及法律条文可操作性差而导致有法难依的现象。在有法必依方面,我国仍需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