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中国会计环境与特色(3)
2013-05-09 01:32
导读:(四)教育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教育发展很快。1979年,教育部与财政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财经教育会议,确定了财经院校今后的发展方针。
(四)教育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教育发展很快。1979年,教育部与财政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财经教育会议,确定了财经院校今后的发展方针。至1985年,不仅高等财经院校由1979年的22所增加到62所,而且自此各校都着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从财政部方面讲,它通过有计划的在部属院校中的改革试点,最终带动了全国的会计教育改革,在
会计学科体系、课程设置体系,以及在教材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为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教育部与财政部一方面在改革中发展了函大、电大以及其他方式的成人会计教育,另一方面又有步骤地建立学士、硕士、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培养了一批将在对世纪发挥骨干作用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研究人才、教育人才。目前,在全国本科专业中,会计专业招生的人数是最多的③。可见, 一国教育的发展水平对会计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可以说,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进而也就会影响到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如:在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用工作能力就不可能很高,会计工作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用财务报告的编制就会相对简单;而在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会计人员素质较高,便会采用比较复杂的会计方法和技术,财务报告的编制用形式也会相对完善,会计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论文在一个组织内部起的管理或控制作用也就越大。
(五)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主体周围,被主体所创造又影响主体活动和发展的各种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是构成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子环境系统,由
哲学、艺术、科技、宗教、道德意志、思想观念、民族心理、风尚习俗等要素所组成。其功能在于能对人类个体起综合塑造,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作用;对人类群体起精神和行为整合的作用;对整个人类社会起思想观念、规范道德、组织结构等总体上的整合、协调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导向作用。会计人当然也离不开文化环境对其的塑造和整合,只不过是会计人作为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有别于众人之处在于还需重点进行专业文化素质包括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两方面的塑造。另外,在不同区域不同国家,因其自然地理生态条件,社会制度结构,人口总量及语言风俗等各方面的不同,被其人民一代代创造和继承积累下来的文化环境当然也就会有所不同。其中尤为以我国和美国为代表的中西文化环境的差异较具典型性。美国是一个多人种多民族的移民国,它实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国家,强调的是个人价值,而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孕育了中华民族崇尚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必然会影响到会计专业人员的塑造。由于文化环境对会计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只择其认为重要的部分述说如下: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1.从世界观来看:西方文化认为,精神与物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主客二分的,它强调两者的对主与分裂,认为人与自然是抗争性的,一切知识和理论都必须接受经验实践的检验,重视物质与实践。所以西方的会计人员会较重实践而轻理论。而我国从古代起就认为两者在总体上是合一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如:“天人合一”,“天人一也,更不分别”等。认为理论与实践在内在上是一致的,如“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强调两者不可分割,注重精神知识。所以我国的会计人员会即重理论也重实践。
2.从人生观和价值观来看:由于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各种文化的交融使社会公众极少受到传统习俗的羁绊,但也很难形成反映民族特征,表现民族合力的群体价值观。所认,美国政府及社会公众都非常重视个人价值,认为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只有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价值。这种文化观反映在会计目标上特别明显。个人价值为主导影响下的会计目标认为保护私人投资者利益与维护全社会利益是同等重要的。而我国自古以来奉行的是社会价值大于个人价值的价值观取向,认为只有在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基础上,个人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先大家后小家”等等。都是把个人价值寄托于家族,民族,国家的群体价值之中,会计倾向于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公众利益,形成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
3.从道德观来看:西方崇尚竞争,认为弱肉强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准则。为政以法,重法治而不重人伦情感。而我国崇尚合作,反对恃强凌弱,扶贫助弱是一种江湖美德。如,从上古时代就提出的“德为贵”,“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的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又如孔子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为政以德”。都是重人伦情感而超过于法治。在这种文化环境长期影响下,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成为一种以伦理与经济互动的职业道德文化,以“良心主导”为中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4.从风尚习俗上来看:西方重工商,尚功利。将会计职业视为是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运行,发展的最重要的应用性科技职业之一。而我国历来轻工商,低功利,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会计职业只是一种依附于工商的“账房”业。因而无论在国家和民族对会计这一职业的重视度与需求度上,以及会计从业人员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政治,经济待遇上,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
简而言之,会计环境对会计的理论原则,研究方法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具有影响乃至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会计环境处于较大的变动之中,日益宽松的政治环境,改革和发展中的经济环境,逐渐完善的法律环境,持续进步的教育环境以及潜移默化的文化环境,共同为我国会计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也提出了种种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必将全力以赴。
三、会计的中国特色
通过以上对会计环境的初步分析,可以认为会计具有中国特色。会计的中国特色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有诸多方面的体现。我就其主要表现简要的归纳如下:
(一)会计管理体制的垂直性
会计的管理体制是指划分会计工作职责权限关系的制度,它包括会计工作管理组织形式,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机构设置等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各单位在为本单位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服务的同时也应当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服务。同时,财政部门也相应的会加强对会计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如《会计法》第七条就明确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可见,我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会计工作由财政部门主管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国家财政部——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厅(局)——县财政局”的垂直会计管理体制。除政府部门外,其他任何部门和团体都无管理会计工作的行政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