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的税收政策对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2)

2013-05-11 01:01
导读:第二章主要讲述国际直接投资和税收优惠政策理论。本章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即为什么企业投资海外而不是在国内投资,以及为什么企

第二章主要讲述国际直接投资和税收优惠政策理论。本章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即为什么企业投资海外而不是在国内投资,以及为什么企业投资海外而不是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税收优惠作是调控经济也是社会的特殊政策工具,其存在的理论依据在于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的特殊功效,它是解决由于市场失灵导致资源配置次优问题的可供选择的有时甚至是较为有效的方式。
第三章分析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首先对我国前期的税收政策进行了描述,并认为虽然外国直接投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涉外税收、各项税收总额及关税的增长,但给予其税收优惠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我国的税基,减少了税收收入。而两税并轨的实现,正是分步骤地进行税收制度的改革,以最终统一内外资企业的税收制度。
第四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指出应将目前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过渡到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长期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安排一个适当的过渡期。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和税收优惠政策理论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因,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为什么企业投资海外而不是在国内投资,以及为什么企业投资海外而不是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垄断优势理论认为企业如果具有一种或多种当地厂商所缺少的优势,如对某种专门技术的优势,对某些原材料来源的垄断、对销售渠道的控制、规模经济优势、产品开发与更新能力优势等等,并且这种垄断优势足以抵消海外经营所产生的障碍,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额外增加的成本,就将在国外直接投资中获取更高的利润。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价格因素和成本因素对生产的重要性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是不同的,在不同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投资区位以使成本最小化,而国际直接投资就是生产过程或产地转移的必然结果。内部化理论则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该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失灵等市场属性的不完善,导致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加,因此需要通过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由企业建立内部化市场来弥补这一缺陷。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回答的更为全面,它综述前述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一个更一般和更为广泛适用的“邓宁模式”,以解释跨国公司的存在以及外国直接投资现象,该模式提出三个最基本的决定FDI的要素—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中国大学排名
根据企业进行外国直接投资的具体动因有所不同,通常将FDI划分为两种类型。市场导向型和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是指为了开拓、占领海外市场而进行的国际直接投资。大部分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和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的投资都可以归结为这种类型。这种类型的直接投资通常不很注重运营成本,因为这些成本对进入该市场的其他竞争对手来说是一样的。对大多数市场导向型的投资来说,关注的首要因素自然是市场潜力。其次,经济和政治的稳定性、熟练的劳动力供应和富有效率的政府管理体制也是影响市场导向型FDI的重要因素。资源导向型是指其投资的目标在于获得东道国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中国家吸引的FDI通常属于这种类型。由于大部分这类投资是为了出口这些资源以及利用这些资源生产产品从而返销母国或出口到第三国,具有流动性高、稳定性差的特点,因而东道国市场大小对其影响不大,投资者对政治经济环境的稳定性要求也不高,而是特别关注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成本以及其他经营成本。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税收优惠理论

一、税收优惠理论依据

税收优惠的理论是研究税收优惠问题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只有说明了税收优惠为什么应该而且可能存在并发生作用,才一有可能进一步分析税收优惠的合理运用,探讨我国国际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的优化调整问题。西方经济学对实现经济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最优配置原则涉及到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假设前提,即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垄断,外部经济,公共品等引发市场失灵的因素,也不存在扭曲性的政策干预。二约束条件,即生产效率条件,最优生产条件,交换效率条件,这些条件都能得到实现。三是产生的结果,即资源最优配置状态。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然而在现实经济中,前面的经典性假设前提是不成立的。从而帕氏最优配置状态也不可能实现,但可以退而求其次,以次优原则实现资源配置的次优效果。次优原则是指在最优条件不能实现时如何建立能使资源效率损失最小的优化条件,这就是资源有效配置的次优问题。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次优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失灵,常见的市场失灵有外部经济、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失业与不充分增长,税收政策则是政府介入经济运行过程以修正市场失灵并进而解决资源有效配置的次优问题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
税收优惠作为税收调控经济也是社会的特殊政策工具,其存在的理论依据在于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的特殊功效,它是解决由于市场失灵导致资源配置次优问题的可供选择的有时甚至是较为有效的方式。
外资税收优惠政策很大程度上也是针对市场效率进行的。由于外资进入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干预,国际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是克服外部效应的重要手段。外资进入会带来知识扩散和流动性工人技能水平提高等正外部效应,但是由于这些外部效应所带来的利益不能由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因而导致外商的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因此有必要要求政府提供税收优惠,增加其私人边际收益,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鼓励外资进入。
对跨国公司而言,当技术与管理无形资产全部被内部化的情况下(即没有正的外部效应),投资的收益率将包含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净收益,此时不需要政府的干预,但是当这些无形资产所创造的利益不能被公司内部化的情况下,国际直接投资就不是在社会最优水平上进行,投资所带来的外部收益需要以政府的鼓励措施来补偿。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外国投资者如果实现正的外部效应,同时没有政府优惠补贴措施,他们将不愿意投资在这个东道国。还有的观点认为,保护幼稚工业的理论也是对外资采取优惠政策的理论依据,因为通过向新进入的外国投资企业提供鼓励优惠措施,可以减少其成本,增加利润,可以增强其管理,技术及开发能力,使其潜在的优势逐渐发挥出来。在政府与投资者所需要的信息获取是不充分、不完全与不对称的情况下,要找到一种“征税的超额负担”为零的“非扭曲性”税收来实现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是根本不可能的。尽管税收优惠政策会带来诸如税基萎缩、财政赤字增加、通货膨胀加剧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它作为鼓励投资的一种重要政策工具仍有其独特作用。

上一篇:会计论文范文-论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