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税收政策对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6)
2013-05-11 01:01
导读:为加强对外商投资进行产业引导, 2002年和2004年我国对《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两度修订,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对
为加强对外商投资进行产业引导, 2002年和2004年我国对《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两度修订,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对鼓励、允许、限制、禁止外商投资领域做出了初步规定。
对此, 我国应该贯彻并完善, 并在此基础上, 加快制定《产业政策法》, 在对外招商引资策略从数量扩张向质量优化转变同时, 进一步发挥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对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的支柱产业,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产业以及拥有资源优势的产业等, 应严格限制外资流入的规模和程度。对于那些国家允许的基础产业,鼓励有计划的外资控股。同时, 注意加强环境保护, 坚决制止以牺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引进利用外资行为。
第四节 抓紧立法工作, 提高反避税能力
大多数外商实行转移定价的手法是利用我国现行法律的漏洞进行的, 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应在借鉴国际反避税惯例的基础上, 尽快制定一部完整、便于操作的《反避税实施细则》有效地制止外商的转移定价避税行为。涉外税务检查是一项要求很高的综合性工作, 检查人员必须精通会计、审计、企业经营、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并还要具备较高的侦查能力, 在提高整体素质中, 建立一支“反避税特种队伍”, 在严查重管中堵塞漏洞。
我国的法制体系并不是很健全,法律条文通常只是给出指导原则,实施细则模糊不清,这给执行带来很大的随意性,曲解、滥用法律条款的事件频频发生。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而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现象,也并不鲜见,这不仅给国家财政收入带来很大损失,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因此我国应该为新的所得税法制定出更为详尽的实施细则,规范各执行机构的操作。以防范各地区政策不一,随意性大,和只出政绩没有效益等现象。
【参考文献】
[1]熊昕. “两税合并”后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初探.[J ]. 武汉.现代商贸工业.(第19 卷第 7 期). 102-103.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王萌,张刚.别让中国成为跨国公司避税天堂.[J].北京.税事焦点. 11-20.
[3]郑春荣.从税负看外资企业对中国投资方式的选择.[J ].北京.涉外税务.(2001年第6期). 57-58.
[4] 骆祖春. 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探讨.[J ].江苏.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 2期).7-9.
[5] 何龙斌. 当前我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负效应研究.[J ]. 陕西.商业研究.(2007 /09 总第 365期).126-128.
[6] 赵忠良,杨少刚,何隽. 对我国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模式----“逆向避税”的新阐释.[J].广西.桂林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年10 月 26 卷 第5 期).406-409.
[7]李静.两税合并动了FDI的“奶酪”.[J ]. 北京.中国外资.(2007年第3期).12-14.
[8]刘新华.两税合并对中国引进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 北京.中国发展.(2007年6月 第7卷第2期).68-71.
[9]李宗卉,曹小春.母国税制对东道国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基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研究.[J ]. 江苏.
工商管理.2007年6月 第23卷第6期.11-12.
[10]高树兰. 浅谈创业投资中的经济性重复课税及其免除.[J ]. 天津.财会月刊(综合).( 2006年第11期).26-27.
[11]凌岚,刘恩专.外国直接投资的税式支出研究.[J ]. 天津.南开经济研究.1996年第5期.43-49.
[12] 胡再勇.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税收贡献及影响的实证分析.[J ]. 江苏. 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12期.78-102.
[13] 胡再勇.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税收正负影响的实证分析.[J ]. 江苏.财贸经济.(2006年第11期).78-84.
[14]魏清.外商投资企业—“逆向避税”与反避税.[J ]. 湖北省. 当代经济.(05年第7期).70-71.
[15]胡国良.国际直接投资新趋势及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影响.[J ]. 江苏省.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10期.62-65.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6] 袁磊杨坤. 外资企业国际避税与反避税问题.[J ].河北省.中外企业家.(2006.8).80-82
[17] 课题组.完善对外直接投资财税政策.[J ]. 北京.中国财政. (2007年第6期).40.
[18] 刘军.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避税与反避税若干问题的思考.[J ]. 深圳.商场现代化.(2006年3月(下旬刊)总第462期).10-11.
[19]刘建民,曹升元 ,劳辉. 我国外资税收激励政策效应分析及调整对策.[J ]. 湖南.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第28卷第148期).50-54.
[20]崔光磊. 我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当代石油石化.(第14卷第9期).12-15.
[21] 薛凤珍. 吸引FDI 的财税政策实践及评析.[J ]. 深圳.商场现代化.( 2007 年3 月(上旬刊)总第496 期). 31-32.
[22] 吴雷. 对我国转移定价管理的反思与建议.[J ]. 江苏.现代经济探讨.(2006 年第12 期). 78-80.
[23] 郑云虹. 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影响与防范.[J ].辽宁.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1期).16-18.
[24] 高妍. 税收会影响外商投资吗.[J ]. 北京.国际融资.(2006.5). 45-48.
[25] Elissa Braunstein,Gerald Epstein. Bargaining Power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Can 1.3 Billion Consumers Tame the Multinationals?[R]. New York,.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
[26] Jin Dongsheng, Chen Li. China’s Tax System on FDI. [R]. China.
[27] He Xiaohong, Li Jie. A taxation dilemma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an evolving market economy.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