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的税收政策对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4)

2013-05-11 01:01
导读:(5)我国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与外资企业对民族经济的贡献挂钩。 (6)我国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客观上形成了对内资企业

(5)我国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与外资企业对民族经济的贡献挂钩。
(6)我国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客观上形成了对内资企业的“逆向歧视”。
在1992年全面开放之后,我国将FDI的审批权下放到地方政府,进一步提升了FDI所享受的所得税优惠待遇。使得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远远低于内资企业,一般为15%或24%,而内资企业的税率则高达33%。此外,外商投资还享受各种层次上的所得税减免优惠,表1对内外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作了大体比较:

表1 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比较
税种  比较项目 内资企业 外资企业
流转税 增值税 不能享受购买国产设备退税 用于出口生产的进口原材料免税
   在投资总额内采购的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
 城建税 增值税额的7% 全免
 教育费附加 增值税额的3% 全免
所得税  为农业提供服务的企业免税 从事生产性活动的,且经营期至少10年,从第一个赢利年度起2年内免税,3年内减半征税
  利用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的企业经营前五年免税 从事出口业务的,在适用的税收减免期后,在出口值占产值70%以上的,减半征税
   先进技术企业,在适用的税收减免期过后,继续减半征税
  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为15%,其他为33%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内陆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税率为15%或24%

改革开放初期,为吸引外资,我国对外资企业给与所得税减免优惠。但随着中国加入WTO,这种优惠待遇显得不公平,因此,对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所得税税率,即“两税合一”政策,为内外资企业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成为调整阶段中国税收优惠政策的必然趋势。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此前,由于税收激励政策的缺陷,使得我国FDI存在着一些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首先,大量投资于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FDI,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相当大的比例,降低了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其次,投资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FDI多采用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的加工贸易方式,所获利润中大部分流向拥有知识产权的境外母公司,对民族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最后,大规模投入制造业的FDI,客观上阻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不利于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以,这一时期所实施的税收激励政策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总体发展的要求和需要。

第二节 税收激励的成效分析

自1997年开始,税收政策进入了调整时期。1999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实际金额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下降,降幅为11%;2000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347家,同比增长30.6%,实际使用外资407.15亿美元,同比增长0.98%,外商直接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1年1至12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468.78亿美元,同比增长15.14%,约占全球投资流量的6.4%,居亚洲之首,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2002年1至12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171家,同比增长30.72%;合同外资金额82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9.6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27.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1%,占全球FDI流入总量的比例上升到9.98%,并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引资大国。继2001年后,外商对华实际投资额一改前几年的徘徊状况,再度增速明显。这段时间整体外国投资是一个调整阶段。
此外,之前的税收政策还导致了我国外资在不同产业中分布的失衡现象。截止到2002年底,第一产业吸引外资项目个数为12217个,合同利用外资的金额为157.59亿美元,仅仅占全部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1.90%;而第二产业则有5242.86亿美元,占总额的63.32%。2003年,第一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所占比例仅为1.9%,而第二产业中的比例为74.2%,第三产业为23.9%。第二产业中的FDI过度集中于消费品工业。在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中,外资过多地流向商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业等利润较高的行业。2003年这几个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实际利用外资所占的比重为64.91%,而流向公共部门的就较少。外商直接投资中70%以上是以设备原材料作为资本投入的,在部分行业中,外商的确转让了很多技术,但对核心技术进行封锁。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所产生的净顺差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顺差的83%。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2005年我国FDI的70%流入制造成业,多集中于纺织、机电等附加值较低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在我国出口中均占据重要地位,2005年我国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出口分别约为1076亿美元和350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6.3%和34.13%。


根据经济增长模型,FDI对于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首先是FDI对资本积累的贡献,其次是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在外资企业最集聚的10个行业中,外资总资产占的比重达到了10.18%,大致与东亚其它国家的情况持平。
考虑到中国较高的储蓄率,以及FDI对于资本积累的挤出效应,FDI通过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FDI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方面。90年代,FDI能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达到了2至2.5个百分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一半要归功于FDI。
从1980年以来,国务院陆续批准了深圳、珠海等5个经济特区、4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71个沿海开发区、45个开放城市、120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个旅游区、13个保税区、12个沿边开放市县等。使享受外资税收优惠的地区由东部沿海扩大到中西部地区,不同级别的地区享受了不同范围和幅度的税收优惠,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不难看出:我国所实施的一系列税收激励政策对FDI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又可以大致区分为四类:创造就业、贸易扩张、技术升级及推动经济增长。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及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当时的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效应,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和完善现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工作势在必行。
更重要的是,从税收政策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到,中国政府通过对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使得国内法律法规、国民素质大大提高,随着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税收政策也不断改变。从起步阶段,仅仅是设立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对直接投资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并颁布很少的法律法规开始,到稳步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各类型各层次的政策法规层出不穷。不过,从本章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对FDI的刺激作用其实是不明显的。
上一篇:会计论文范文-论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