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表1 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比较
税种 比较项目 内资企业 外资企业
流转税 增值税 不能享受购买国产设备退税 用于出口生产的进口原材料免税
在投资总额内采购的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
城建税 增值税额的7% 全免
教育费附加 增值税额的3% 全免
所得税 为农业提供服务的企业免税 从事生产性活动的,且经营期至少10年,从第一个赢利年度起2年内免税,3年内减半征税
利用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的企业经营前五年免税 从事出口业务的,在适用的税收减免期后,在出口值占产值70%以上的,减半征税
先进技术企业,在适用的税收减免期过后,继续减半征税
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为15%,其他为33%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内陆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税率为15%或24%
改革开放初期,为吸引外资,我国对外资企业给与所得税减免优惠。但随着中国加入WTO,这种优惠待遇显得不公平,因此,对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所得税税率,即“两税合一”政策,为内外资企业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成为调整阶段中国税收优惠政策的必然趋势。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第二节 税收激励的成效分析
自1997年开始,税收政策进入了调整时期。1999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实际金额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下降,降幅为11%;2000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347家,同比增长30.6%,实际使用外资407.15亿美元,同比增长0.98%,外商直接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1年1至12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468.78亿美元,同比增长15.14%,约占全球投资流量的6.4%,居亚洲之首,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2002年1至12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171家,同比增长30.72%;合同外资金额82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9.6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27.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1%,占全球FDI流入总量的比例上升到9.98%,并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引资大国。继2001年后,外商对华实际投资额一改前几年的徘徊状况,再度增速明显。这段时间整体外国投资是一个调整阶段。
此外,之前的税收政策还导致了我国外资在不同产业中分布的失衡现象。截止到2002年底,第一产业吸引外资项目个数为12217个,合同利用外资的金额为157.59亿美元,仅仅占全部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1.90%;而第二产业则有5242.86亿美元,占总额的63.32%。2003年,第一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所占比例仅为1.9%,而第二产业中的比例为74.2%,第三产业为23.9%。第二产业中的FDI过度集中于消费品工业。在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中,外资过多地流向商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业等利润较高的行业。2003年这几个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实际利用外资所占的比重为64.91%,而流向公共部门的就较少。外商直接投资中70%以上是以设备原材料作为资本投入的,在部分行业中,外商的确转让了很多技术,但对核心技术进行封锁。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所产生的净顺差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顺差的83%。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2005年我国FDI的70%流入制造成业,多集中于纺织、机电等附加值较低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在我国出口中均占据重要地位,2005年我国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出口分别约为1076亿美元和350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6.3%和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