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启蒙死了,启蒙万岁!(下) ——评汪晖关于“中(2)

2013-10-29 01:33
导读:对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的反思,特别是对这一观念的西方来源的反思,汪晖批评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说:”这种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社会科学的’


对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的反思,特别是对这一观念的西方来源的反思,汪晖批评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说:”这种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社会科学的’主观主义‘紧密相关。。。哈耶克对科学主义的批判正是建立在社会科学证据的’主观的‘特征之上的。”[50]他在此处批评的,是影响了哈耶克思想的奥地利学派的康德主义渊源。但是我在这篇论文里没有见到汪晖对哈耶克的”个人主义”立场的批评。在他的另一篇也是更加冗长的论文中也没有找到,那就是”个人观念的起源与中国的现代认同”。

借用泰勒的语言,汪晖写道:”……为什么我们用’我是谁‘这一问题来思考基本的取向?对’我是谁‘的追问把人作为潜在的对话者置于对话者的社会,因为对’我是谁‘的回答总是伴随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界定。”[51]因此追问”我是谁”,成为伦理意义上的追问。这让我想到列维那对海德格尔问题的回应:”真正的问题不是’为什么不是什么也不是?‘而是此在根据什么确立自己的存在。”[52]由于列维那相信此在的根据只能是”他在”,他最终将存在论问题转化为伦理学问题。

在分析鲁迅的”个人”观念时,汪晖这样来表述个人主义精神:”自由的个人,摆脱了一切人为的桎梏的个人,在鲁迅的文化哲学中被大胆地提到了非凡的高度。对它来说,既没有尘世的权威,也没有天堂的权威;它以自己的自由意志剥夺他们两者仅仅由于对人类精神的奴役才占有的皇位。由这真正存在的孤独个体出发,一切道德、法律、宗教、国家、观念体系、现行秩序、习惯、义务、众意,……都被作为’我‘、’己‘、’自性‘、’主观‘的对立物而遭到否定,。。。。。。”[53]。汪晖指出包含在这一作为”自由意志”的个人观念当中的四重意义,其中与我的讨论有关的是:”第一,……人的自由首先在于选择和拒绝的自由,这种选择和拒绝乃是’自性‘的展现……第三,’此我‘、’自性‘真正关注的是精神个体,主观思想者,而不是在物质环境中生活的感性的具体的人……个体的独立性原则也就是主观的真理性原则……这种’视主观之心灵界,当较客观之物质界为尤尊‘的思想实际上已超越伦理层次,而具有本体论意义……由此,第四,我们达到了对自由个体的超越性的理解……就是信仰”[54]。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尽管汪晖没有具体说明他对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反思,但从上面的引述来看,他显然注意到了当哈耶克坚持主要来自英美经验主义传统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时,接近了他所批判的科学主义的简约论的模式--将社会化约到个人。为要超越哈耶克思想体系的内在困境,我试图把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经由存在哲学转化为康德的超验的本体论个人主义[55]。关于后者,汪晖在讨论鲁迅的个人主义精神时已经阐释得十分详尽。不过我的意思是,当我们进入超验的个人主义时,如果不考虑经由西方科学精神整理过的原子论”个人-社会”观念与中国传统的复杂得多的”群己”观念之间的区别,仅仅在承认”心”具有超越此世经验的能力这一点上,中国与西方的差别是否真的大到无法沟通的程度呢?不是已经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做过重要努力了吗(例如牟宗三和张祥龙的著作)?

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人,为实现自由,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选择放弃哪些自由和落实哪些自由。这里的关键是”落实”,将选择的自由通过何种制度落实下来。不论”权利”这个概念在西方历史上是怎样发生的,它毕竟可以被我们用来表达中国社会这个特定语境下具有与西方人大致相同的物理属性的”个人”所要求的那些自由:生命的权利、运用思想能力的权利、维持生命与思想所必须的”私有”财产权利。当然,在落实这些权利的时候,”私有”应当在特定社会的历史中去理解,归根结底,”个人”、”自由”这样的概念都必须从特定社会的历史中才可以被理解从而具有意义。但是所有这些历史语言学上的考察都不能成为我们放弃建构由这些观念所反映着的”社会关系”的理由。因为,至少如我在第二节和第三节里所论,如果我们不把”自由”落实为这样一种社会关系,就无法积累和使用作为整体的人类知识,就无法获得使物质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的条件,从而也就无法最终落实我们的自由意志所选择了的自由。极端而言,如果因为福柯式的谱系学分析就怀疑进而放弃了我们在建设方面的任务,那么我们就连人类语言也无法使用了。
上一篇:论市场经济下的政府经济职能的道德规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