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构建西藏和谐社会进程中发展农牧循环经济初探(2)

2014-04-01 04:29
导读:3、农牧民劳动素质普遍低。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加速农畜产品转化增值的意识不强,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淡薄;区内干部群众经营管理水平、思想观念

   3、农牧民劳动素质普遍低。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加速农畜产品转化增值的意识不强,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淡薄;区内干部群众经营管理水平、思想观念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均严重影响着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从而放慢了西藏和谐社会实现的步伐。
   4、农牧业生产组织及管理方式严重滞后。由于交通、信息不够畅通以及几十年来基层组织的相对松散,致使农牧业经济组织的微观单位一直处于与现代经济隔离的状态。畜牧业尤为突出,逐水草而牧、由牧择居的形式,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所以经济效益很难得到提高,政府的有关规划及服务措施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发展农牧循环经济对构建西藏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东部地区发展经济的教训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率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后,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中,东部地区抓住机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20多年来,高投入、高消耗虽然实现了经济的增长,却也形成了高污染、粗放式的增长模式,造成了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困境。目前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成本代价还在不断上升,东部的发展恰恰是步了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后尘,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东部地区的教训是:过度盯住眼前的发展,势必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如果等受到惩罚后才清醒,势必付出沉重的代价,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西藏来说更应从中吸取教训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

   (二)西藏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必须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
   首先,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西藏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西藏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的,经济效益不高,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其次,是西藏特殊地位决定了发展农牧循环经济的重要性。青藏高原作为“江河源”和“生态源”的特殊地位,其巨大的生态价值以及在国内、东亚甚至全球的可能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巨大的基因库、全球气候的重要启动器、周边地区的固体水库与江河之源和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源与生态屏障等几个方面[7]。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地位,其生态功能远大于其生产功能。
   最后,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过去西藏的农牧经济增长基本上是粗放型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的,这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应大力发展农牧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和生存环境,为构建西藏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剂
对知识经济的若干思考
上一篇:北京市清洁生产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前景展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