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寻求及其(5)

2014-04-14 02:23
导读:中国的政治家、公众和传播媒介不应忘却这一点,不要因噎废食、矫枉过正,不能因国际形势的复杂和不利的变化而转移应有的视野,不能把捍卫主权仅仅


中国的政治家、公众和传播媒介不应忘却这一点,不要因噎废食、矫枉过正,不能因国际形势的复杂和不利的变化而转移应有的视野,不能把捍卫主权仅仅当作一种对敌斗争,不能把维护和发展人权的重要工作弃之脑后,更不可使之成为似乎仅仅是西方特有的范畴。须牢记:主权是保障人权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只有更好地发展人权,才能更好地维护主权。

由此涉及到我想分析的第三点,即面向新世纪的新型安全观。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过去我们讲的安全概念有其优点和值得保留的内涵,但也有一些需要调整和充实的内容。我以为,符合新世纪特征、亦与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目标相吻合的新型安全观,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内容:第一,从器物层面考察,新安全概念涵盖了比传统的军事安全更广泛的领域,它不仅指军事保障能力的加强,国防手段的提升与更新,拥有自己的"杀手锏",如建造航母、新型战机和新型导弹,拥有对付各种恐怖主义的手段等等,而且包括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相一致的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近年来的亚洲货币危机和全球金融震荡使人们见到,有的时候金融冲击和广义的经济危机对一个国家造成的打击,并不亚于一场战争带来的损失,例如印尼、泰国和韩国等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就下降了百分之四十至六十,倒退了十年以上。如果我们没有这种综合安全的防范手段及其意识,就无法应付经济一体化时代和高科技条件下各种可能的不测事态。第二,从体制层面讲,新安全范畴揭示出一个道理:国家是否安全,不光指对外防范的一面,比如装备更精良的武器和其它御敌手段,好比一座房子的防护墙,其质料从竹篱笆变成钢铁直至电子装置。这些措施都着眼于防范,防止外敌入侵,但它们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体制是否健全,政治是否合理而稳定,社会经济是否向前发展,各民族之间是否团结和睦,民众是否保持与决策层的向心力,整个国家的气氛和步调是否与国际上、时代中的进步总趋势相一致;假如情况不是这样,而是停滞不前甚至倒行逆施,那么即使拥有再坚固的大墙,哪怕武装到牙齿,这样的国家还是不安全,它的社会、人民乃至整个民族仍然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新安全观所要揭示的是,安全性与否及其大小,是与国家的体制的先进性相关的:当国家具备进步的、不断发展的体制,其安全性就会逐渐增强,哪怕暂时弱小,也会不断改善;相反,强大的国家也会陷入危机,俄罗斯就是一例。由此可以看出,新型安全观注重的是一种动态而非静态的、自身进取式的而非简单防范式的安全;它强调,只有使本国人民满意、令外部世界尊重,国家的主权才有保证,安全才会实现。此外,在信息时代和全球化过程中,一国的安全还越来越多地与邻国的安全、周边地区的稳定乃至国际社会的安定联系在一起,生态危机造成的麻烦就是一例;其中的难题,在于协调各国的自主发展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即处理国家主权与国际合作之间的矛盾。新型安全观必须将这一难题纳入考虑的范围,做出全面、长远和统筹的安排。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责任需求――大国风范的体现

比较起来,"责任需求"是三个主要利益需求中最不容易确定、弹性也最大的一个,是近些年才逐渐显露的一种需求,笔者估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这种需求将在中国整个对外战略中(包括外交战略、经济战略和安全战略)里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这种需求涉及的面很广,也可分出不同层次,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扮演一种更活跃、更有建设性的角色,在各种主要的国际组织中获得充分的代表权(如世界贸易组织、八国集团、"核能源控制俱乐部"等),主动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在各种维持和平行动、难民救援行动、打击毒品走私行动和国际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等等。然而,中国的全球责任与利益仍然是一个比较长远的前景,目前阶段仍然是以地区重要国家的责任与利益为主,后者是前者的阶梯和基础。就亚太地区安全而言,这种需求的主要内容或许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地区大国,努力维护本地区的经济安全与军事稳定,减少冲突及其潜能,增进相互信任与合作,促进整个区域的福祉。这里特别应当包括:消除或缓和朝鲜半岛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南中国海地区的海界磨擦,防止中亚因油气资源而形成新的"火药桶",遏制南亚次大陆的紧张对峙和军备竞赛局面,防止台湾海峡两岸的僵持对立扩大成国际事态,等等。可以说,亚太地区所有这些不稳定的"潜在麻烦点",都与我有直接的利害关系,都需要中国外交有创造性思维,发挥建设性的、负责任的大国角色;从一个长的时段观察,如果处理得当、进退有度,它们也将构成我国迈向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试金石"和"铺路砖"。比较起来,这也是较长时间才能逐渐满足的一项重大利益。应当注意的一点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所作所为将会受到更多更大关注,各种磨擦与所谓"中国威胁论"可能会逐渐增加,因此中国的自我定位和统筹的、长远的战略将变得更加迫急,其中责任需求肯定将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浅谈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