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寻求及其(6)

2014-04-14 02:23
导读: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也是一个占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并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还是今天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也是一个占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并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还是今天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它同时是拥有原子弹和远程导弹等军事"杀手锏"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些重要属性是决定中国外交的基本利益与需求的关键因素。比如,中国的幅员与人口,决定了中国不似安道尔或斯威士兰这样的小国,可以依附其他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大国,从来不会长时期地完全依附他国,不论是政治经济或思想文化,除非沦为殖民地。大国对他国的依附,既不可取,也不可行。大国巨大的幅员与人口,所以能够长时间地凝聚在一块领土之内,必然有它独特的文化基因作用,有它独特的政治架构发展,有它独特的经济方式支撑,大国之间互相搬抄的情形极为罕见。从当代国际政治现实观察,在国际关系里,真正的大国都有自己的国际政治观念,只不过在有的国家那里这种观念比较盛开和理论化,在有些国家中则不够系统完备。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所有上述属性的基本面在很长时间内大概不会发生根本变化,惟独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可能随着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成长而有所变化。

它意味着什么呢?简单说,它一方面意味着可能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大国气质和责任,可能减少在急剧发展、渴望温饱时期特有的功利主义,可能具备更系统更完备的中长期战略。欠发达国家有欠发达国家的意识与追求,发展中国家有发展中国家的独特处境与观念,中等发达国家和高度发达国家又有各不相同的特殊利益与说法。当中国经过三、五十载发展变化之后,也就是说由一个发展中国家变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之时,中国的外交视野与国际观会象国内体制和经济发生的巨大改变一样出现深刻的变化。比如,由于一般人食物开支在整个收入中比重下降,会有更多的余钱和时间用于旅游,从而将更加关心生态环境的质量,也会更加介意和敏感于外部世界对本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想想看,二十年前,中国有几个人关注环保问题?谁又敢说,再过二十年,中国人不会对迄今为止仍然坚持的在防止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中不承诺任何减排温室气体之义务的立场有所调整?再如,过去半个世纪我国军事手段("两弹一星"等)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中国成为发展中世界目前为数不多的几个令西方大国不敢贸然攻击的国家之一,但也使得中国成为发达世界千方百计在军事上"适当"遏制的对象。我相信,今后这方面的磨擦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尤其在高科技含量的军事装备和技术方面,如导弹技术及其输出规定,核武器微型化,太空侦察手段、高性能计算机、大型作战平台的建造及远程空中加油技术的获得等。它们对于中国在经济国际化、全球化时代捍卫自己的各种权益(如海洋权益、石油运输线、地缘要津和外层空间开发等等),威慑潜在的敌人和对手,都是必要的,但也自然会引起一些国家的紧张反应(其中既有恶意的反华喧嚣,也有我们可以理解的误解),给现有的国际军控体制提出如何接纳崛起中的这个大国的新课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对于上面所说的新课题,中国人自己首先应当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比较深入、细致的理论说明和战略策划。例如,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提出哪些新的、更大范围的资源和技术需求,会面临什么样的外部安全环境和国际制度约束?中国在自身壮大和安抚邻国的不同需求之间,存在着何种协调上的困难?渐渐强大后的中国,会被国际社会要求承担什么责任,我们又准备承担哪些义务和不打算接受哪些要求?为了加强联合国安理会的工作效率和使之发挥更大作用,世界上已经有几十个国家提出了几十种不同方案,中国的态度如何?例如,对德国、日本担任(准)常任理事国的几乎难以阻挡的势头,我们又有什么样的长远应对和构想?在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一个弱小的主权国家南斯拉夫横加干涉的同时,中国应当如何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比如主动倡议和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维持和平部队或军事监察组),令联合国有关机制在科索沃问题上发挥更大和更积极的作用?试想象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禁雷公约、国际上关于多种导弹的参数控制方式以及核不扩散机制等具体事例,我国在短期内准备加入(或拒绝)哪些国际组织、国际公约和国际体制,中长期的情形又有什么变化?再如,一旦著名的"七大国俱乐部"发出正式邀请,中国是否准备在未来成为其成员和参加每年一度的首脑会议,加入后又如何避免成为一种"摆设"甚至被人利用?考虑到近几年中国加入某些正式和非正式多边安全对话的积极效果,也考虑到北约此次对南斯拉夫的打击的"集体形态",我们是否打算有针对性地在建立有关亚太安全的多层次机制上做出进一步努力(或对某些外部方案做出回应)?在批评美日安保条约新指针、尤其是战区导弹新设置(TMD)的同时,中国有没有取而代之、易于为亚太多数国家接受的方案?这方面的清单还可以开列许多,应当承认,对于此类问题,我们不仅没有现成的答案,甚至缺少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很多场合的表态看上去仅仅是一种被动应付和拖延时间。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策略和手法可能不会象过去那么奏效,中国人亦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自觉超越旧的时代;前述问题以及其在此来不及一一提到的其他许多问题,不仅要求中国人避免过分实用主义的态度和"撞击反射"式的反应,还要求具有更加高瞻远瞩的目光、更加宽广博大的胸怀和更有全球性质的战略。中国应当成为整个世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也应当对人类的未来负起更大的责任。
上一篇:浅谈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