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第三章高科技:新经济的动力之源(11)

2014-08-23 01:02
导读:在新经济时代精陶材料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耐高温的高强度材料,从而可以胜任包括飞机发动机在内的各种热机材料、燃料电池发电部件材料、核聚变反应堆

  在新经济时代精陶材料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耐高温的高强度材料,从而可以胜任包括飞机发动机在内的各种热机材料、燃料电池发电部件材料、核聚变反应堆护壁材料、无公害的外燃式发动机材料等各种重要用途。
  四、能源技术:新经济的新动力
  1.核能将成为新经济的能源主流
  能源始终是经济的食粮。离开能源的人类其生存和发展都是无法想象和绝无可能的。不断文明进化的人类始终在为最终解决能源的问题前赴后继,禁而不舍。新经济的风暴带来了一场能源开发利用上的革命,其中核能就是这场革命中的一个主角,核能的技术突破可能为能源的有限与枯竭带来划时代的新曙光。
  半个多世纪以来,核能的和平利用已达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截止到1991年初,全世纪已运行的原子能核电站达400多座,正在建造的约80座。法国的核电站发电量已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0%。核电最多的美国有111座核电站,核电量占全美总电量的16%。我国的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也已建成和正式发电。“九五”计划确定新上的4个核电建设项目:秦山三期核电工程、秦山二期核电工程、岭澳核电工程、连云港核电工程,也将于21世纪最初几年内建成发电。
  发展核电站,不仅仅因为核电的威力大,而且提供核能的核燃料也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为它主要存在于占地球总面积71%的海洋里。海洋学家测定,每升海水中含有0.003毫克的铀。但即使这样少的含量,全世界海水中总的含钢量就有约50亿吨。目前世界上最看好的受控热核聚变技术,即“海水变石油”,被称为“彻底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的原料是氢的同位素氛和氛,可取自海水。从1升海水中提出的氛和氛进行受控热核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就相当于300升汽油。海水可以被认为是无尽的,因此,人类将获得无尽的新能源。1997年10月五日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获得了16.1兆瓦的功率输出,使人们对受控热核聚变能在2040一2050年商用的预期至少提前了10年,而且有新突破的可能性极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在新经济时代,核聚变能被看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可控的核聚变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新经济时代崛起的核技术产业群中,主要是核电产业。核技术在其他方面也会有广泛应用,但不至于形成产业部门。
  尽管核电在部分国家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产业部门,但由于核电技术仍处于生机勃勃的技术革新过程之中,特别是作为核电技术最重要的开发目标的核聚变发电被认为是今后若干世纪最有希望的能源,因此,对世纪的核电产业仍将是最引人注目的。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兴技术产业。
  核能将为新经济的腾飞插上双翼。2.太阳能前言新经济
  据计算,太阳每秒钟发出的能量就相当于1.3X1016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太阳发送到地球上的能量是相当大的,但只占它向外辐射的22亿分之一。地球每天接收的太阳能,相当于全球一年所消耗的总能量的200倍。由于科技还未解决利用太阳能的高成本问题,大部分太阳能还不能为我们所利用,但是随着新经济时代高科技的发展,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步伐会大大加快。这无穷无尽的太阳能,它不仅给了我们绿色植物,给了我们煤炭、石油和地球上的生命,而且未来将成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太阳能具有其他能源所不及的优点:第一,太阳能的能量与人类需要的能量相比较,几乎可以看作是无穷无尽的能源。第二,太阳能作为一次能源直接利用,或者转换成二次能源再利用,没有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废渣,没有任何污染,被人们称作“干净能源”。第三,太阳能的分布比其他能源较为均匀,它只随着地球的纬度和天气变化而有强弱之别,可以利用的地球范围比较宽广。第四,太阳能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分层次进行利用,目前浅层次的利用已相当普及,中层次的利用也有许多成熟的技术,今后主要向高层次利用发展。
上一篇:现行绿色贸易制度的缺陷及其改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