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6-075-01
一、理论依据
(一)相互依存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期相互依存理论产生。相互依存受货币、商品、人员和信息的跨国流动的影响,是一种既合作又斗争关系。国与国之间基于经济贸易往来和能源供求关系而使相互间产生了互相依赖的联系,从而使得政治关系趋于和平。
(二)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起源于重商主义,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发达国家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重要工具。
(三)相互依存与贸易保护主义交替出现
19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快速增长促使国际体系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不断拓展,相互依存体系第一次建立。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相互依存体系瓦解。一战后,大多数国家选择以自身利益为重,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阻碍了合作的发展。二战后,人们再次倾向于国家间的相互合作。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建立极大促进了各国间的合作和自由贸易的快速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受到国际贸易规则的限制和约束,新贸易保护主义由此诞生,旨在新的条件下寻求新的形式以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实施贸易保护,维持本国在国际中的支配地位。
二、近期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新贸易保护主义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对经济对出口有很大依赖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